近日,北京保利2014春拍“吳門清韻——過雲樓藏金箋扇面”專場中,唐寅的《三忠圖》扇面以480萬元落槌。儘管拍賣行稱此價格為“高價”,但與近現代大師動輒千萬元的天價相比,區區幾百萬就能買到唐寅真跡,不少網友表示“真心不貴”。當下,明清古畫市場價格穩定,甚至被看做“炒不起來”,究其原因,主要由於此類作品的鑒賞難度較高,收藏者也相對冷靜,從而形成了一種價格上的“中庸”。
價格規律難以撼動
唐伯虎精品不破億
縱觀歷年拍場,明清畫家中以唐伯虎知名度最高、最能吸引眼球,因而其作品價格也相對較高。在2013年6月舉行的北京保利春拍上,唐伯虎的兩幅作品成交價格雙雙打破紀錄。其手卷《松崖別業圖》以7130萬元成交,刷新唐寅作品價格紀錄;其金箋扇面畫作《江亭談古圖》以1150萬元成交,打破唐寅扇畫作品價格紀錄。雖説破了紀錄,但當時仍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以唐寅的藝術成就,這樣的價格不算高。
拿《松崖別業圖》來説,該畫作是1991年以來拍場出現的唯一一件《石渠寶笈》著錄的唐寅作品,且是畫家為明代名臣方良永所作,並由明代兩位內閣首輔李東陽、楊一清分別作題引首和題跋,是當之無愧的“精品”。此畫拍前“破億”呼聲甚高,但最終未能如投資者所願。有業內人士鋻於當時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近現代書畫家作品早已過億,認為7000萬元的成交價格對於唐寅來説出現得“太晚了”。
儘管唐寅畫作時而出現在拍場,但時至今日,其依然沒有過億作品出現。難道是拍賣行估價過低影響其發揮?分析人士認為,這樣的情況並不存在。據了解,唐寅的作品傳世極少,長久以來,每年現身拍賣市場的真品不過一兩件,且成交率很高,有價格規律可循,藏家和拍賣公司估價時,會參照這些公開透明的可靠數據制定起拍價格,而且隱藏底價,因此其估價很少摻雜炒作因素,是較為合理、準確的。
現如今,成就很高但縱向比較下價格偏低的明代畫家不只唐寅一位。去年,保利上拍的仇英扇畫《孤舟垂綸》、文徵明扇畫《憑江追遠》成交價皆在500萬~600萬元間,而一些近現代名家的同尺幅作品卻往往高出此價格。
不能僅以價格論藝術
拍場應理性詢價
古畫不是大眾藏品,而是文人雅玩,價格上不去,也與蘊含其中的文人氣息有一定關係。中國的真文人尚古、摹古,特別在書畫方面,可謂一脈相承、能人輩出,但不可否認的是,古人的筆下韻味今人無法超越。一定程度上講,鑒賞古畫就是品讀其中的“古味”,這就要求收藏者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品位。現代收藏概念中,古畫一般以元為界線,元代以前的古畫都是考古價值極高的孤本,一般不會流入收藏市場,而元代以後的明清古畫雖存世較多,但精品於民間亦不多見,覓得一件高品質的明清古畫尚是不少文人墨客的畢生追求。所以儘管明清古畫在這些人裏炙手可熱,但若放到書畫市場上,文人情趣絕難以成為“炒點”,古畫也就無法成為投資首選。
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市場裏,影響藏品價格的主要因素是資本,而藏家的個人喜好和大眾的關注度則作用較小,所以説,好的作品未必能從價格上體現,而很一般的畫作借助資本運作興許能賣上天價。至於唐寅這樣享有盛譽的明清畫家,其藝術成就早有定論,幾乎沒有炒作牟利的空間。況且,唐寅精品難得,賣家若不是急需用錢,怎會把它呈出來變現?説白了,敢買唐寅,那就得有折本的覺悟。
古畫的高雅、穩定折射出近現代繪畫乃至“新文人畫”的荒唐、浮躁,越能認識到這種差距就越能幫助中國藏界儘早走出囹圄。古籍收藏家周鐵寧曾指出:“在中國台灣和日本,近現代名畫的價格從來沒有超過古畫,這都是出於對歷史的尊重。而這種藝術素質在中國內地還需要長期的培養,隨著人們審美層次提高,認清了炒作的真相,古畫的升值潛力會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