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張新權《締系列》將亮相2014藝術北京A47/48展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4-29 14:53:1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張新權

1962年生於山東,1983年畢業于曲阜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為南藝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個展

2013“重構的圖像——張新權油畫作品展”,江蘇省美術館

“表現的圖像——張新權的歷史敘述”,上海紅坊鳳凰藝術空間 ,鳳凰藝都北京798空間

“中式錶現——張新權油畫展”,2013全國農展館藝術北京

2012“張新權油畫藝術展”,南京澄懷美術館

“往事如煙——張新權油畫藝術展”,新加坡MOCA美術館

2011“追朔——再現”張新權個人油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重要群展

2013《江南系列》等 參加台北藝博會,台北

2012 《蕃茄寫生之一》“可見之詩-第二屆中國油畫寫生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2011 《姑蘇系列》參加“人文江南-吾土吾民油畫邀請展 ” 浙江美術館

《商船》等作品參加“靜默的詩意”油畫4人展,上海油雕院美術館

《泊》等 參加“金陵風”3人油畫聯展,南京澄懷藝術館

張新權油畫作品展,無錫鳳凰藝都

《食既》等參加“靜默的詩意”4人油畫聯展,上海油雕院

2010 《雪龍號》獲“2010中國百家金陵油畫展金獎”江蘇美術館

《喘息》 參加“研究與超越—第二屆中國小幅油畫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

《致遠艦》參加“生存、和諧、美好---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作品展”上海

2009《海魂系列》等參加“互設與邊界---南京、蘇州油畫邀請展”南京

《致遠艦》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獎提名,中國美術館

2008《蘇州河》等作品參加“意象-西花—油畫作品展”, 蘇州

《陸巷碼頭》入選“中國油畫寫生作品匯展”中國美術館

《巡邏艇》入選“拓展與融合---中國現代油畫研究展”中國美術館

2007 《船系列》等參加“走向本體”江蘇當代油畫16人作品巡展,上海、南京 《海灘》參加“文化江南油畫邀請展”中國美術館

《甬江碼頭》參加“中韓油畫邀請展”寧波美術館

2006 《風雲十六鋪》參加“中國百家金陵油畫展”江蘇美術館

《十字街頭》等作品參加“三種記憶——三人油畫展”上海聖淩畫廊

《碼頭》入選“精神與品格—中國當代寫實油畫研究展”中國美術館

2004 《信號臺》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中國美術館

2003 《十里洋場》入選“第三屆中國油畫展精選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作品主要收藏于中國美術館、北京國子監油畫藝術館、浙江美術館、江蘇美術館、紐約摩帝富藝術基金會等

締系列之一 50x60cm 2014

締系列之二 50x60cm 2014

相關評論:

張新權始終認為回顧過去並不意味著裹足不前,因為對過去的回顧會使自己在觀照歷史的同時,尋找出更符合我們時代特徵的精神和境界。也就是説張新權開始通過創作去體現作為藝術家個體對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同時正如T.S艾略特在關於詩學中歷史意識和現實意識聯繫的闡述,“‘歷史意識’也使一個作家最敏銳地意識到自己在時間中的地位,以及自己和當代的關係”。於是,當張新權的創作從稍早的“歷史感”呈現逐漸過渡為“歷史觀念”闡述的時候,其作品的創作空間也得到了更大地拓展。

——摘自趙力《歷史的景觀》

締系列之三 50x60cm 2014

締系列之四 50x60cm 2014

蘇州是他曾經生活的城市。中國文人筆下的太湖和油畫家筆下的小橋流水,都各盡其妙,風情萬種。而張新權則避開這些畫路,既不表現純粹的文人畫境界,也不像吳冠中那樣以黑白灰的形式節奏取勝。而是從陳舊的影像中獲取創作的靈感與觀照方式。不論《姑蘇滄浪亭》《姑蘇園林》《姑蘇雙塔》,還是《楓橋》《姑蘇往事》和《姑蘇西園》,都剃除了這些名勝的現場感,濾去了條件光色色彩變幻的豐富性,而置其于歷史的時空中,讓久遠的時光洗盡塵世鉛華。他畫面的那些名園佳地,仿佛因歲月長河的流淌而沉去昔日的浮華與喧囂,只淀出空寂與玄思。

——摘自尚輝《圖像的敘述與追溯》

2014.04.30-05.03   藝術北京A47/48將展出張新權《締系列》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