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轉型做藝術品拍賣為何不容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28 11:56:27 | 文章來源: 人民網

中國拍賣行業主要分為藝術品拍賣企業和非藝術品拍賣企業兩大類。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主要從事文物古玩、藝術品、工藝品的拍賣;非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則主要經營文物藝術品之外的其他拍賣品,比如:房産、土地使用權、車輛、機器設備、股權等,這一類企業也常被稱為資産拍賣企業。目前,我國內地的拍賣企業總計有6100余家,其中,有資質經營文物藝術品拍賣的企業大約在400家左右,佔比6.5%,其餘93.5%均為非藝術品拍賣企業。

十多年來,這兩類拍賣企業各做各的業務,互不往來,相安無事。但兩類企業之間嘗試互相跨界經營的也有很多。相比之下,藝術品拍賣企業想兼顧從事其他資産拍賣的不多,做的也不成功,有幾家大約也就在內部安排幾位員工拍賣些法院委託的房産車輛而已,比如像目前的北京翰海、華辰等公司;中國嘉德成立最初也拍賣資産項目,建有産權交易拍賣的部門,其四季拍賣會的前身“大禮拜拍賣”本意就是用來拍賣非藝術品的,大約在2000年後,嘉德完全退出了非藝術品拍賣業務;中貿聖佳、保利都從事過一些司法拍賣,但最終放棄。

而非藝術品拍賣企業希望從事文物藝術品業務的則大有人在,像上海國拍、上海拍賣行、北京中都等。根據筆者十幾年的觀察,非藝術品拍賣企業兼做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幾乎都不成功!這裡所説對於成功的判斷取決於公司在業內是否有藝術品拍賣的良好品牌?其拍賣品系列中是否具有高端文物藝術品拍賣專場?其拍品品質是否有足夠低的贗品率?其藝術品項目本身能否持續穩定的營利?而實際上,據了解,目前內地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排行榜前50名中,可能都找不到一家是從事非藝術品拍賣起家的公司!而大多數嘗試兼做藝術品拍賣的資産拍賣公司都要靠主業養著其藝術品業務。

做資産拍賣十分成功的企業為什麼要兼營文物藝術品拍賣業務呢?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藝術品拍賣的新聞效果和品牌影響比非藝術品拍賣都要好,因此,嘗試經營文物藝術品常常是為了增加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其次,增加藝術品項目能使公司的業務顯得更加全面,更具有創新性;增加藝術品項目有利於在業內的資質評定中加分,以利提高企業的資質等級;也有的公司當看到自己經營的資産項目江河日下之後嘗試轉向從事藝術品拍賣項目,但結果總是不盡如人意!

為什麼非藝術品拍賣企業經營文物藝術品項目如此難以成功?據筆者看來,兩類拍賣經營方式就像是兩種不同的行業,似乎是隔行如隔山。習慣了非藝術品拍賣經營的管理者常常很難完全轉型到藝術品的經營模式上來。

具體來看,非藝術品拍賣基本上屬於關係型行銷,其企業管理者主要的時間都在於維護資産拍賣品委託人的關係上,尤其用心維護那些權力機構,那些掌握著資産項目權力的人,企業管理者不會太在意去行銷企業,深入地發掘買家,服務客戶。而相比之下,經營文物藝術品則主要靠市場行銷手段,靠對於市場的準確判斷,因其賣家和買家大多為自然人,權力屬性不強,因此,拍賣行的管理者更需要專業理解力和市場行銷能力,而不僅僅是處理關係!

其次,藝術品拍賣企業要求其管理者和員工應該是文物藝術品的鑒定或市場專家,企業對員工文化素質的要求較高;而非藝術品拍賣行主要與房産、車輛等大眾資産打交道,其管理者和員工往往缺乏鑒賞文化藝術品的素質和能力。

此外,拍賣資産項目一般不涉及品質上的真偽問題,有了貨就不怕賣不出去;但經營文物藝術品常常要將工作重心放在對於拍賣品的真偽鑒定上,東西真、價格好才不愁賣。

資産拍賣項目往往有了項目就能賺錢,其項目單一,前期投入小,投入産出相對單純、容易計算;而文物藝術品拍賣前期投入非常大,在舉行拍賣會之前的幾個月中一直是在花錢,企業經營過程要求管理者的投資管理、風險控制的能力更強,這常常是資産拍賣企業的管理者所想不到的!

企業品牌對於文物藝術品拍賣十分重要。拍賣行必須立足於長遠,慢慢積累優化自己的經營品牌,不可能急於求成;而非藝術品拍賣行多習慣於關係行銷,企業品牌建設常常被忽略。因此,讓拍賣企業從關係型一下子轉向品牌建設型是不容易的!

筆者建議,非藝術品拍賣企業若要嘗試經營文物藝術品的,應該要改頭換面、另開爐灶,應該把自己的企業經營發展戰略和管理模式、資金運用方式和企業規模、行銷手段和品牌建設、員工結構和人員數量,辦公地點和經營面積等都要全面徹底地進行調整,而試圖用相同的管理、一班的人馬,互相摻雜兼顧,是難以將文物藝術品拍賣經營成功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