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每當問及若投資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應該關注和了解哪些群體,不少藝術市場分析人士都認為應重點關注風格成熟的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中青年藝術家群體為何被大家所認可?這一群體的魅力何在?中青藝術家的作品值得關注的理由何在?在中國文化經濟大發展繁榮的時代背景下,這一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主力軍的生存狀況如何?帶著這些問題,中國文物網採訪了版畫家馬洪文先生。
記者:為了市場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您認為什麼樣的藝術群體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目前國內市場整體狀況如何?藝術家們的生存狀態如何?
馬洪文:我認市場應該更多的關注有潛力的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以往國內外的市場是建立在高端、中端和低端這三個層面上,高端藝術品的交流平臺主要是各大拍賣行,如佳士得、蘇富比、嘉德、保利和瀚海等,中端的藝術市場的交易主要來自於美術館、畫廊和企業新興的私人會館,而低端的藝術市場類似潘家園這樣的地攤,低端市場究竟低到什麼程度?在這類市場上只有及少部分作品可以稱之為藝術。
目前在國內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發達城市和不發達城市,國家資本、民間資本、企業資本和社會資源都在進入文化藝術領域。文化場館、藝術區、美術館、畫廊在某一些發達城市,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和密度已經超過其實際的公共需求,部分場館甚至出現閒置狀態。但與藝術類場館的大力建設相比,作為文化主體,真正創造藝術的藝術家卻得不到社會資本的重視,只有某一些幸運的藝術家得到藏家和市場的親睞,但畢竟這類藝術家所佔比例還是較少。
記者:就目前國內藝術發展的大環境而言,對於藝術家來説,除了資金的支援外,他們還需要什麼?
馬洪文:當下藝術家們急切期盼有一個真正符合藝術市場規律同時也符合藝術投資人要求的藝術交流平臺。對於目前國內的藝術資源發展的程度如何,到現在為止,沒任何一家權威機構能夠給出確切的結論。但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各大美院尤其是90年代後期的擴招,為社會輸送了大量藝術人才,這些人才一部分進入企業另某他職外,而另一部分則選擇藝術家這條道路。
上世紀80、90年代出現的大藝術家不在少數,而就是這個時期造就了中國建國以來最有影響力和最具創造力的藝術家群體,使很多懷揣藝術夢想的青年趨之若鶩,這個群體也隨著各大美院的擴招而不斷的壯大。在這個行業當中,我們最看好的是中青年藝術家的發展,我所界定的範圍可能並不是很確切,我所指的這類人是目前在藝術上可以與那些大家作品進行比較,這些藝術家遍佈各行各業,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是自由藝術家,有的是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也有畫院的職業畫家。這個群體中的藝術家的作品,近幾年上升勢頭很好,但是,這些藝術家卻沒有受到市場足夠的關注,還未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
記者:請簡要介紹目前中國傳統藝術品的收藏投資情況。
馬洪文:就傳統文化藝術品的收藏投資而言,目前國內的收藏者主要集中在國畫方面,國畫所佔的市場份額比較集中,佔各類收藏的半壁江山。但由於市場價格問題,很多民間收藏家因不懂藝術而花了很多冤枉錢,最後收藏了一些沒有藝術價值的東西。即使後來遇到真正的好作品也不敢收了。
記者:在您看來,對於收藏投資者來説,什麼樣的藝術家的作品是值得關注的?
馬洪文:我認為好的中青藝術家的作品值得大家關注,我看好中青藝術家有五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這一層次的藝術家作品有價格優勢,與一線大家的作品相比,這類藝術家作品的價格是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第二,中層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上是比較真誠的,不像有些一線藝術家為了定件而趕作品,進行流水作業;第三,中層藝術家無論在知識儲備方面還是創作技術方面,乃至個人藝術修養上都達到了成熟階段,這對於他們創作好的作品來説是必不可少的條件;第四,中層藝術家年富力強,能夠駕馭難度較大的作品。而有一些名家年事已高,除了不斷的重復以往風格外,在藝術探索上處於收官階段,難有佳作出現。第五,中層藝術家比較活躍,他們參加展覽的機會和獲獎的幾率比較高,同時這個層面的藝術家是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中堅力量。
畫家簡介
馬洪文,1962年出生於黑龍江,現居北京宋莊。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黑龍江美術家協會理事,大慶市美協副主席。1989年進修于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研修班,現任大慶書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