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卡達高價收購藝術品 也買到話語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24 10:27:41 |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中文網

哈馬德·本·哈裏發·阿勒薩尼之女謝哈阿勒瑪雅莎

紐約。攝影師 Jim Richardson.

價格一直在破記錄,令人驚嘆。

2007年,羅斯科(Rothko)的《白色中心》(White Center)成交價超7000萬美元(約合4.3億元人民幣),成為該藝術家拍賣價最高點。

那一年晚些時候,達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藥櫃”系列中的一件創出2000多萬美元的價格,在當時是在世藝術家拍賣紀錄。

2011年,塞尚(Cézanne)的作品《玩牌者》(Card Players)的成交價達到了2.5億美元,是單幅畫作迄今所知的最高成交價。

考慮到藝術市場的保密性,當時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空前的高價是誰出的。

不過,有一點已經越來越清楚了,這些名作以及其他很多作品都是卡達買走的,這個波斯灣小國擁有巨大的財富和與財富不相上下的文化野心:它正在以前所未見的大手筆購買藝術品。

菲利普斯拍賣行(Phillips)首席業務發展官帕特裏夏·G·漢佈雷克特(Patricia G. Hambrecht)説,“他們是今日市場上最重要的藝術品買家。他們花出去的金額高得令人難以置信。”

哈馬德·本·哈裏發·阿勒薩尼(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之女謝哈阿勒瑪雅莎(Sheika al Mayassa)作為中間人一手主導了藝術品的採購,她是卡達博物館管理局(Qatar Museums Authority)局長、也是卡達新任埃米爾的妹妹。現年30歲的瑪雅莎已經成為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角色。

沒有人確切知道,自被她的父親、卡達前任埃米爾于2006年任命為博物館管理局局長以來,謝哈阿勒瑪雅莎已代表她的家族——或管理局——花出了多少錢。不過,專家們估計,收購預算達到了每年10億美元,他們還説,卡達人已經用這筆錢將一系列公認的現當代名作收入囊中,其中包括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羅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和傑夫·昆斯(Jeff Koons)的作品。

所有這些藝術品最終花落哪家博物館依然成謎。不過,有一件事似乎是明瞭的,卡達正在用它的石油財富來幫助國家提升自己在世界文化中的影響力,和它通過向敘利亞反政府組織提供武器以提升在中東的影響力如出一轍。

專家説,這種基本上從零開始打造一流當代藝術收藏國的努力,令國際藝術市場水漲船高,也對藝術品的價格飆升起到了一定作用。

例如,在卡達爾于2007年進行採購之前,羅斯科作品在拍場上的最高價是2005年拍出的《向馬蒂斯致敬》(Homage to Matisse)創下的,價格為2200萬美元,還不到卡達出價的三分之一。2011年,卡達為《玩牌者》擲出了2.5億美元,是該藝術家作品已公開的最高成交價的四倍。

紐約交易商戴維·納什(David Nash)説,“等他們完成收購計劃然後退出市場,他們會留下一個大洞,我不知道還有誰有這個本事,用同樣的大手筆來填補這個大洞。”納什曾在蘇富比拍賣行(Sotheby’s)任高管長達35年。

近些年,卡達博物館管理局已經在首都多哈建造了三個備受矚目的博物館,包括正在施工的卡達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Qatar)新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以及阿拉伯現代藝術博物館(Mathaf: Arab Museum of Modern Art),它們的設計師分別是讓·努維爾(Jean Nouvel)、貝聿銘(I. M. Pei)和讓-佛朗索瓦·博丹(Jean-François Bodin)。不過,所有這些博物館都是專注于地區藝術和藝術家的。因此,專家們推測卡達建立的這個西方藝術收藏有一大部分將被歸入一個新成立的當代藝術機構,不過官方尚未正式宣佈這個消息。

大牌博物館每年用於引進藝術品的預算,跟卡達的投入比起來通常只是個零頭。比如,在於2012年6月結束的財年中,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花費3200萬美元購進藝術品;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這方面的開支為3900萬美元。

儘管阿布扎比和迪拜等其他海灣國也在努力打造文化之都,但這兩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成員國是通過和其他已有機構進行合作——主要是盧浮宮(Louvre)和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來樹立自身地位。卡達則是獨立作戰。

“他們將自己看成多元文化的國際中心,”位於華盛頓的中東研究所(Middle East Institute)學者艾倫·L·凱斯威特爾(Allen L. Keiswetter)説。“進一步確立了它作為旅遊和經商目的地的地位。如果你想吸引人,你需要有讓人們去那裏的理由。”

謝哈阿勒瑪雅莎拒絕就這篇文章接受採訪,但是對於藝術在卡達未來所要發揮的作用,阿勒瑪雅莎曾發表過簡短評論。

“我們在通過我們的文化機構和文化開發來調整自身定位,”在2010年的一次TED演講中,阿勒瑪雅莎説道。“藝術已成為我們的國家身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同年,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阿勒瑪雅莎表示,建立藝術機構或將改變西方對穆斯林社會的偏見。

“我父親總是説,為了和平,我們需要首先尊重彼此的文化,”阿勒瑪雅莎説。“而西方人不理解中東。他們腦子裏總是有本·拉登(Bin Laden)的形象。”

阿勒瑪雅莎身上似乎兼具中西方的影響。有時,她穿的像一個時尚的企業高管;有時她又會穿著傳統的黑色阿拉伯長袍,遮蓋著全身,只露出圓圓的臉。她的法語、英語水準不比阿拉伯語遜色。

阿勒瑪雅莎曾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學習政治學和文學,並沒有藝術史專業背景。她和丈夫謝赫賈西姆·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薩尼(Sheik Jassim bin Abdulaziz al-Thani)在回到卡達之前曾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讀研究生。

“阿勒瑪雅莎有著遠大抱負,是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代理了很多中東藝術家的紐約交易商利拉·赫勒(Leila Heller)説。“她想把多哈變成該地區的藝術中心,這樣人們就不需要飛往紐約、巴黎和洛杉磯去看優秀展覽。多哈有一項宏偉計劃,準備開將近20座不同類型的博物館。”

至於引進藝術品背後的指導原則,藝術專家稱阿勒瑪雅莎只是在努力收集最優秀作品中的佼佼者,不考慮價格。

而看到這麼多重要藝術品離開美國,美國藝術機構可能會很沮喪。但一些博物館高管表示,對此他們也無可奈何。

“沒錯,有很多藝術品是我們十分希望得到的,”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格倫·D·勞裏(Glenn D. Lowry)説,“但如果羅斯科、德庫寧、克萊恩及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最終能在莫斯科、卡達和上海巡展,那也不錯——這是美國文化和重要性的一種展示,很有意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