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國嘉德2013春拍創出今春油畫板塊首個高價,吳作人作品《戰地黃花分外香》經過二十余輪競價以8050萬元成交。畫家取毛澤東《採桑子·重陽》詞意創作此畫。聯想到去年春拍,李可染山水畫《萬山紅遍》以超過2.9325億元的價格成交,這件作品也取意于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連續兩年春拍,都被歸入“紅色經典”的畫作引爆拍場。莫非染“紅”便有人氣,就能拍出好的價錢?在令人熱血沸騰的數字背後,是否也有藝術價值在支撐?
所謂“紅色經典”,是指創作于1949年至1979年之間,採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反映中國革命歷史和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的作品,因此也被稱作“新中國美術經典”。“既然是美術經典,首先是藝術價值,然後才談得上歷史價值,以及附屬的收藏價值。”年逾八旬的新中國第一代畫家侯一民擲地有聲。
《萬山紅遍》:最貴“紅色經典”貴在革新
美術史上,一位畫家只要有一件作品在史上留名,就足以奠定他的藝術地位。言及“新中國經典美術”,傅抱石、李可染、錢松喦三位藝術大師尤為突出。雅昌藝術指數提供的一份排行榜顯示,傅抱石、李可染上拍作品成交價居於首位的,都是新中國時期創作的“紅色經典”,後者的《萬山紅遍》至今仍保持著最貴“紅色經典”的頭銜。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公司執行董事趙旭至今還清楚記得一年前拍賣《萬山紅遍》時的全過程——拍賣師給出一億八千萬元的起拍價後,大約半分鐘就有人應價,再過十幾秒,就越過了兩億元關口,經過三分半鐘的爭奪,最終以超過2.93億元的價格成交。
“我想,可染是不太願意談自己作品價錢的。”年逾九旬的鄒佩珠更習慣稱呼先夫為“可染”,早在2009年,她就和幾個子女一起向北京畫院捐贈了百餘件李可染畫作。“可染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為祖國山河立傳’,以這種方式留存他的作品,我想也是他的意願。”據了解,李可染共創作7件《萬山紅遍》。其中,三平尺左右的兩件分別於1999年和2000年以400萬元和500萬元拍出,另有兩件較大者分別藏于中國美術館和北京畫院,而保利拍出的那件接近十平尺。
鄒佩珠回憶説,當年畫壇,表現毛澤東詩詞意境的熱情很高,但嘗試“萬山紅遍”這一題材者寥寥無幾。“單説‘紅遍’,歷來山水畫都以淡雅為多,紅色只做點綴,這就是個大難題。”在她的印象裏,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流行現實主義創作,更接近寫實的油畫發展勢頭很好,而中國畫卻遭致非議,認為它跟不上時代。“可染很著急,他放下人物畫研究,以山水畫作為突破口,要探出一條新路子。”鄒佩珠介紹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50多歲的李可染先後四次進行了長時間、大範圍的遊歷寫生。
説來也巧,1961年至1962年間,李可染偶然得到了從故宮流出的大約半斤重的乾隆硃砂。正在廣東從化溫泉療養的李可染,當即創作出兩幅《萬山紅遍》,回到北京西山的八大處後,他又就同一題材創作出數幅。畫中風景,不同其以往任何一幅山水寫生,帶有濃厚的理想化詩意色彩。“當年那批畫家,在遇到中意的題材後,往往會接連畫上好幾幅,也是對藝術精益求精。”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介紹説,雖然捐贈給館內的那幅尺寸不大,但確屬精品,從中能感受到闊大景象與寓于其中的激情。
去年9月,中國美術館舉辦“蘇立文與20世紀中國美術”學術研究展,96歲的牛津大學中國藝術史教授邁克·蘇立文坦陳,在20世紀中國畫家中,藝術生涯、美學理念及産生影響,能概括藝術主流者當推李可染。他認為,李可染是一位將中國畫語言的變革作為其長遠目標的藝術家。
“可染常説,寫生不同於看,唯有寫生能實現藝術源於生活的目的。”鄒佩珠説,“有人反對學習別人的畫,認為這樣沒出息,但可染跟隨白石老人學了10年。”她説,李可染特別在乎“真傳”,在他看來,若要學習中國畫傳統,必須直接學習,而不是看書作畫。“現在的人總愛講創新,卻少了一步一步的腳踏實地。”
《延安火炬》:情感記憶是重要市場推手
《萬山紅遍》是山水畫,《延安火炬》是油畫;李可染是名聲斐然的老一輩,蔡亮則是新中國培養的新一代。不過,二人的很多作品同屬“新中國美術經典”。而這類作品最為美術史論家劉曦林所看重的,是創作者創作時的思想面貌、精神狀態以及作品折射出的社會現實,都直觀體現在作品裏。在他看來蔡亮的《延安火炬》、《貧農的兒子》都是這一時期藝術的典型之作。
“我欣賞他的不僅是素描技巧,還有他對所描繪的人和事的內在情感和體驗,這才是藝術的生命所在。”著名美術評論家殷雙喜曾用數年時間整理出蔡亮由北京到陜北落戶的二十年經歷。在他看來,正是在與陜北農民朝夕相處的日子裏,蔡亮獲得了對底層人民生活與精神狀態的認知,這成為他此後創作的最為生動的生活源泉。
蔡亮、朱乃正和袁運生、汪志傑並稱上世紀50年代中央美院“油畫四才子”,而蔡亮還有一個稱號,“新中國職業革命歷史畫家”,原因就在於,他曾先後參與了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以及上世紀70年代這兩次大規模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
説到油畫《延安火炬》,這裡面還有些曲折的故事。原來,1959年,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微網志]前身)落成時,館內需要陳列大量歷史畫卷,著名國畫家石魯受命承擔兩幅命題畫,一為《轉戰陜北》,一為《慶祝抗戰勝利》。後來,他將《慶祝抗戰勝利》標題初擬為《勝利的夜晚》。而他認為,慶祝場面中火炬是必不可少的,在這方面,油畫顯然比中國畫更適宜表現。於是,他將這一構想交給了尚不到30歲的蔡亮。蔡亮在1960年完成了這件作品,並取名《延安火炬》。
“細節是最能展現溫暖的。”殷雙喜分析稱,同為表現抗戰勝利的大喜日子,蔡亮將關注點放在平凡的陜北農民身上,而更為絕妙的是,畫作裏一位抱孩子的大嫂,神情自若地與一旁的八路軍女戰士拉起了家常。“參與主題性創作,並不代表簡單從命。真情實感的投入完全可以將他人要我作,化為主動性的我要作。”他以畫中跑在最前面小男孩舉例,“少年、歡樂,這都是他流露出來的對未來的希望,情感內斂且明快。”
以推出“紅色經典”見長的北京華辰,曾在2005年秋拍時以330萬元成交了名噪一時的油畫《毛主席視察農機館》。公司董事長甘學軍認為,“紅色經典”之所以走俏,除了存量稀少外,情感記憶也是重要推手。這類作品“足以讓親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聯想起那時的情景。”他分析説,如今活躍于拍場的實力買家,大都出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們全都經歷過與“新中國經典美術”相重疊的那段歷史。“與《萬山紅遍》相比,《延安火炬》更可以視為向那些逝去的青春歲月致敬。”
1 李可染《萬山紅遍》
北京保利2012春拍“近現代書畫夜場”,李可染山水畫《萬山紅遍》以2.9325億元成交,刷新李可染個人拍賣紀錄。
2 徐悲鴻《九州無事樂耕耘》
2011年北京保利“近現代十二大名家書畫夜場”,徐悲鴻國畫《九州無事樂耕耘》以1.5億元起拍,1分鐘後飆升至2億元,最後以2.668億元成交,打破徐悲鴻作品成交紀錄。
3 傅抱石《毛主席詩意冊》
2011年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傅抱石“山水第一佳構”《毛主席詩意冊》以2.3億元高價成交,創下傅抱石書畫作品拍賣新紀錄。
作于1964年至1965年間的《毛主席詩意冊》是傅抱石創作頂峰時期代表作,也是其藝術生涯最後傑作。作品充滿浪漫主義的詩情畫意,成為中國近現代繪畫史上的名篇。
4 李可染《韶山》
2012年嘉德春拍,16年後再次現身拍場的李可染《韶山》(1974年),在中國拍賣市場普遍縮量減價的調整期,拍出1.24億元。
5 李可染《長征》
2010年嘉德秋拍《長征——大師們的筆墨征途》專場中,李可染國畫巨制《長征》以1.075億元成交,創下了當時“紅色經典”美術作品拍賣紀錄。
作于1959年的《長征》,是為紀念新中國成立十週年以毛主席詩詞為題進行的大型創作初稿。畫作中,紅軍隊伍沿狹窄山路從左往右橫越畫面,畫家成功地將毛主席詩詞中的革命豪情與浪漫詩意視覺化。
6 吳作人《戰地黃花分外香》
2013年嘉德春拍之“二十世紀中國早期油畫家專場”,吳作人博物館級巨作《戰地黃花分外香》(1977年)以8050萬元刷新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
7 劉文西《幸福渠》
北京華辰2010年秋拍,《幸福渠》(1974年)以4592萬元成交,創下當時“紅色經典”美術作品的最高拍賣紀錄。有評論家認為,這件作品在“文革”中的歷史地位,僅次於《毛主席去安源》。
8 陳逸飛《黃河頌》
2007年嘉德秋拍,陳逸飛1972年創作的油畫《黃河頌》以4032萬元成交,創下了當時中國內地油畫拍賣最高紀錄。
《黃河頌》是陳逸飛早年成名作中第一幅獨立創造的巨幅寬銀幕式油畫,也是陳逸飛自認為最得意的作品,奠定其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
9 沈堯伊《革命理想高於天》
2012年嘉德春拍“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革命理想高於天》(1975年)從850萬元起拍,最終以4025萬元被現場買家競得,這一價格也創造了畫家本人最高拍賣紀錄。
10 靳尚誼《毛主席在煉鋼廠》
2009年嘉德秋拍“新中國美術”專題夜場拍賣,靳尚誼油畫《毛主席在煉鋼廠》以2021.6萬元成交。
創作于1969年的《毛主席在煉鋼廠》,是靳尚誼唯一一件工業題材油畫。據介紹,當時要為建設中的北京地鐵站畫一大幅油畫,靳尚誼專門去鋼廠參觀並畫了速寫,前後歷時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