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畫藝術品交易正日益走近大眾,這種特殊商品價格方面的諸種怪現象讓越來越多的人直喊看不懂。比如:同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有N種價格;同一個藝術家的同一幅作品也會賣出N種落差很大的價格;幾乎所有藝術家作品的“出廠價”都比零售價要高出許多……
針對此種現象,5月15日,本報文體新聞部與江蘇省紫金文化産權交易所共同邀請多位藝術市場研究專家、經濟學教授等,以“從微觀經濟學視角審視當代書畫藝術品價格形成機制”為題展開探討,部分揭示了隱藏在當代書畫藝術品背後的價格秘密。
多數當代書畫藝術品的價格是“做”出來的
當代書畫家成千上萬,作品價格也千差萬別。以書法為例,有的書法家年齡不過四五十歲,作品價格已賣到了每平方尺10萬元以上;多數書法家作品也有一定的品質,可是幾乎沒有什麼市場,也就沒有價格。巨大的落差背後,是什麼力量在起關鍵作用?
藝術市場研究專家紀太年先生認為,影響藝術品價格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則有藝術家的學術名氣與社會名氣、作品藝術品質、收藏家群體等。極個別天才藝術家因為作品品質出類拔萃,價格自然形成而且不斷攀升;還有一些藝術家作品品質不錯,又佔據了學術高地(比如某專業協會主席、副主席,某著名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等),也會直接提升其作品價格。對於多數藝術家而言,其價格的形成及提升,一定程度上是“做”的結果。
“實際上,多數市場行情較好的知名藝術家背後,都有機構精心運作的背景。”紀太年説,這些機構在決定運作某個藝術家之前,會對這名藝術家的全方位情況進行掘地三尺式地了解,包括藝術家的身體狀況、配偶狀況,藝術家的作品共約出去了多少張,主要在哪些人手中等。機構一旦決定包裝這名藝術家,就會為其度身打造一個十分宏大、嚴謹的整體方案,然後以動輒幾千萬元的資金開路,策劃一系列市場行銷行為,如策劃展覽、組織刊發媒體評論、組織專訪,甚至安排去海外辦展等。作為回報,被包裝的藝術家會以批發價賣給機構大量作品。
當然,資本是以逐利為目的的。機構一旦把藝術家的價格炒作到預期高度,就會逐步拋出作品,套現走人。
河海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魏長升認為,從經濟學角度看,這種現象並不奇怪。經濟學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是供求關係。上述炒作手段就是通過人為辦法刺激市場需求,打破既有的供求平衡,進而擴大特定藝術家作品的市場號召力。
魏長升説,這種辦法在非藝術類産品上也屢見不鮮。一家酒廠新出了一款酒,市場不了解,也無人去買。這家酒廠把經銷權交給另一家企業,授權其包裝、宣傳、推廣,打開銷路,道理是一樣的。
當代書畫藝術品的“出廠價”遠高於零售價
書畫市場圈內人經常會被問及同一類問題:某某書畫家的作品多少錢一幅?
紀太年説,沒人可以簡單地回答你。因為書畫作品不是來自車間流水線生産,嚴格來説每一幅都不相同,價格也就各有差異。為了方便交易,人們通常把中國書畫作品分類定價。比如,按作品尺幅大小定價,也就是通常所説的每平尺多少錢;按作品品質定價,同一名書畫家的作品可分為代表作、精品、行貨、應酬之作等;按購買渠道劃分,同一名藝術家的作品可分為家裏價、畫廊價、拍賣價、交行價(行家之間的交易價格)4種。通常來説是家裏價最貴,畫廊價、拍賣價次之,交行價最便宜。
以當下江蘇書界某前輩人物為例,眼下,其一般作品的家裏價是每平尺1.4萬元左右,畫廊價是七八千元,拍賣價是五六千元,交行價約5000元。
按我們對於一般商品價格的認識,藝術品的家裏價應當算是“出廠價”,其他則相當於零售價,“出廠價”應該比零售價便宜得多。但透過這位前輩人物我們發現,其“出廠價”遠高於零售價,原因何在?
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書畫鑒定專家張蔚星解釋,藝術家的家裏價之所以最高,有多個原因:一是保真,在書畫市場假貨氾濫的當下,直接從藝術家手中購買無疑是最有效的保真手段。“保真”因此産生“附加值”,成了藝術家提價的理由;二是購買者往往覺得到藝術家家裏購買有“面子”,“面子”也被賦予無形價值,成為漲價的理由。此外,我們通常所説的家裏價,是指購買者在藝術家家裏買一兩幅作品的價格(非批量購買),因此也只能算作一種零售行為。
幾名中青年書法家作品價格高過林散之
一位市場人士表示,一代“草聖”林散之先生的作品目前每平尺8萬元左右就能買到,而南京當下幾名中青年書法家的作品,市場叫價已經超過每平尺10萬元,這讓他看不懂。
魏長升認為,由於藝術品不像其他産品那樣可以在流水線上大批量生産,其供應量也就缺少彈性。一旦炒作引發的需求增大,藝術品的價格就會直線上升,這也是藝術品較一般商品更便於操縱價格的主要原因。
藝術品的這個特性也加大了跟風炒作的風險。近一兩年,書畫藝術品價格回調,南京一名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從每平尺40多萬元直接降到了10多萬元。一些藝術家的作品價格被攔腰斬斷,不少投資人因此損失慘重。前些年大舉投資藝術品者多是資金實力相當雄厚的人,他們或許能承受價格回調帶來的損失,但值得警惕的是,山東某地多年前就曾出現村民賣掉拖拉機、耕牛買字畫的現象,如果這種現象擴散開來,就可能引發嚴重後果。
江蘇省文化産權交易所副總經理孫華山指出,藝術品的金融屬性也是一個需要引起關注的問題。商品的金融屬性包括稀缺性、流動性、可儲存性,可以提供保值、增值和資金融通。當藝術品的金融屬性非常強的時候,就像硬通貨,拿出去就有人買。但此時供方是不願意賣的,那麼就造成供給稀缺,而下游需方會希望多買一點儲存。這時候就改變了正常的供求關係,藝術品價格也會受影響而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