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自己喜歡的文物,徐政夫禁不住激動起來。京華時報記者任峰濤攝
□藏家傳經
徐政夫,台灣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文物收藏團體清翫雅集的發起人,他因此亦被稱為台灣教父級古董商。從大學教授到古董商人,轉型28年來,徐政夫創造了很多奇跡,其中包括發起清翫雅集。5月1日,徐政夫在接受《京華時報·藝術品投資週刊》專訪時表示,收藏要多做功課,不能盲目。
■收藏之路
為買得放心創辦清翫雅集
在大學教書期間,徐政夫教的是心理學和美學,28年前,他應邀加入目前台灣地區最大的文物商店寒舍,擔任總經理。徐政夫將寒舍從小變大,而他也在這個過程中創造了無數的神話,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發起台灣著名收藏團體清翫雅集。
上世紀90年代,收藏市場正經歷爆發期,而在這期間,魚龍混雜也是常有的事情。香港是當時古玩的主要集散地,在遇到真偽問題的時候,單打獨鬥的台灣藏家往往難以做判斷。於是徐政夫就想,為什麼不能將大家團結在一起呢?“我想法把這些收藏家集合起來互相學習,形成一股力量,我們就可以跟賣家講,這個東西我準備跟你買,我先付保證金,我們拿到清翫雅集研究,賣東西的人不擔心。”徐政夫説。
1992年,清翫雅整合立。2012年,“清翫雅集廿週年慶收藏展”舉辦,所展內容集清翫雅集會員數十年收藏之精華,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清翫雅整合員蔡一鳴、陳啟斌、馬志玲、駱錦明、曹興誠、許作鈿、林百里、陳永泰、洪三雄、潘文華等37位收藏家展出分為器物、珍玩、書畫和油畫四大部分,全面呈現從器物、書畫到現當代藝術的藝術精品,堪稱華人收藏界的盛世。
欲在中國建佛教藝術博物館
1993年,徐政夫創辦觀想藝術中心,2008年他將觀想藝術中心開到了北京。
徐政夫的收藏範圍非常廣泛,包括石雕佛造像、唐卡、中國古畫、近現代書畫和當代藝術,把觀想開到北京是因為那年想在北京做藝術園區,但因為多種原因沒有成行,但既然已經來了北京,就沒有再離開。
5年來,觀想在北京並沒有開展活動,很多朋友到了北京觀想後都覺得很可惜。今年,徐政夫打算動一動了。“我一直都想做一個博物館。我常聽人説建了很多博物館,我去參觀,東西有好有壞,有些東西很一般也做成博物館,所以我對合作者的選擇很謹慎。目前為止,北京沒有一個比較好的藏傳佛教博物館,我們收藏西藏的東西很多,希望大家不用跑太遠就能看到西藏的唐卡、佛造像等。”徐政夫説。
接下來,觀想還將開展一些青年藝術家的展覽,文物和當代作為業務的兩條線,古今皆有,這也是觀想不同於其他機構的一大特色。
■我看收藏
>>古董
中國市場未成氣候
作為收藏界的元老級人物,徐政夫見證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成長。他認為,以中國文物總的市場來説,相對歐美還沒有成為真正的世界中心,週邊部分的交易反而是比較好的,國內量大,但是品質不夠好。
“目前中國的文物市場還沒有形成國際化的氣候,收藏家、古董商沒有到北京來展覽,而買這些東西還是要到國外。我希望北京變成世界的文物交流、展示、展覽中心,希望中國有更多的發言權。”徐政夫説。
>>當代
要形成自己的品牌
在藝術國際化的大趨勢下,徐政夫認為保有自己的品牌是很重要的。“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影響當代藝術是很簡單的,中國藝術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別人的品牌。”徐政夫説。
徐政夫從2004年開始在內地做拍賣,也是從那一年,中國當代油畫開始形成一般人買不起的狀態。徐政夫認為,有些人畫很好,但是價格定得太高,這很不健康。“應該讓藝術家和收藏家形成互動,價格慢慢上升,最終聚沙成塔。”徐政夫説。
■收藏建議
藏家要為青年搭平臺
收藏是個漫長的過程,在選擇藝術家時,徐政夫建議把藝術家按照老中青分為三個階段。
對於老一輩藝術家的作品要多看,如果有能力就收藏;要多關注中年藝術家,關注其未來與努力程度,看藝術家是否還有前進的可能;要為青年藝術家提供一個平臺,幫助他們成長,不要只看現在能夠賣多少錢。“藝術家從開始出來到被接納,大概是10年。如果能被接納,基本上就是穩定了,我們陪一個藝術家走五年十年,這是很重要的。”徐政夫説。
要多做功課不能盲目
目前説到收藏,常與投資混為一談。如果單做投資,徐政夫認為,這就需要藏家做好功課了。首先,要考慮這個藝術家是哪畢業的,參加過哪些展覽,畫是否有獨立性和獨創性,同時將未來的潮流趨勢都考慮進去。徐政夫建議,喜歡哪個藝術家上網一查即可,學歷、經歷、拍賣記錄都有,很多憑證可以做參考,在能力所及範圍內投資,價格不會差太遠。
“可惜現在很多人買畫,並不去研究。有些人盲目投入,但是你救不了他。”徐政夫認為,對藝術認知不夠就投入是很可怕的,要有美學的想法,要真正了解什麼是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