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裏希特照相寫實將領跑蘇富比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7 09:19:08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格哈德·裏希特1968年布上油畫作品《米蘭大教堂廣場》(Domplatz, Mailand )

格哈德·裏希特1968年布上油畫作品《米蘭大教堂廣場》(Domplatz, Mailand )

2013年5月14日,蘇富比將呈現一件20世紀的傑作,出自格哈德·裏希特之手的這件作品,將作為蘇富比春季拍賣季中當代藝術夜場拍賣會的一大亮點參與競拍。布上油畫《米蘭大教堂廣場》(Domplatz, Mailand ),是裏希特受西門子·埃萊特拉(Siemens Elettra)的委託,于1968年為他們位於米蘭的辦公室創作的一件偉大作品。該畫作是裏希特迄今為止最宏大的一件作品,其寬和高都超過了9英尺。作為裏希特創作過的最大的具象作品,其十足的藝術成就極其卓越非凡。今天,該作品就是裏希特于20世紀60年代創作的著名的照片畫作品的縮影。在於1998年出現在蘇富比的一場倫敦拍賣會之前,《米蘭大教堂廣場》一直被懸挂在西門子的辦公室內達30年之久。後來,在那場拍賣會上,該畫作被受人尊重的普裏茨克收藏世家以當時的一個破紀錄的成交價收入囊中。在之後的十幾年裏,這幅畫一直懸挂于該家族位於芝加哥的凱悅酒店內。現在,該畫作由凱悅酒店集團送拍,估價為3000萬-4000萬美元。在5月3日紐約拍賣會預展開幕之前,該畫作將先後在香港、蘇黎世和倫敦進行展出。

1962年,裏希特以“德國波普藝術家”的形象極好地展示著他自己,而其作品《米蘭大教堂廣場》則被視為是其向這一國際運動做出貢獻的典範之作。然而,當前這件作品還標誌了一個時刻,當時,裏希特的藝術抱負已經遠遠不止是對美國波普藝術的來臨給出一個答案,它已經發展成為後來貫穿其後續重要的系列城市景觀畫作品的一種獨立的、高度複雜的哲學體系。

《米蘭大教堂廣場》示例説明瞭攝影化原材料的一種開拓性的方法。通過該方法,裏希特在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當代文化圈中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將大眾媒體的主題綜合到了一起。通過對米蘭大教堂對面的19世紀購物中心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的描繪,《米蘭大教堂廣場》極其智慧地並列呈現了商業與宗教兩個強大勢力。這樣豐富有力的象徵性、再加上照相寫實主義技巧的視覺衝擊力,共同成就了裏希特創作生涯中令人稱奇的輝煌一筆。

今天,裏希特已經是人們公認的20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其重要的國際影響力離不開在過去10年裏兩個重要展覽的舉辦。其中一個展覽是,紐約MoMA現代博物館于2002-2003年間舉辦的重磅展覽——“格哈德·裏希特:40年的繪畫”;另一場展覽,則是裏希特的職業生涯中期回顧展——“裏希特:全景”,該展覽先後於2011年和2012年在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和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進行了完美呈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