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日前稱,英國邦瀚斯拍賣行(Bonhams)11月8日將拍賣兩件圓明園流失文物,分別是“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和“清乾隆青玉雕倣古獸面紋提梁卣”。對此,有關部門表示禁止拍賣行在國外拍賣中國文物,尚存困境。
近些年來,每次我國流失文物在海外拍賣都能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一些愛國企業家在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激勵下,積極參與拍賣,高價競拍流失文物捐贈給國家。應當説愛國企業家的這份民族感情確實值得頌揚和尊敬,但是,筆者認為,這種高價回購流失文物的行為不夠理性,也不可取。對於流失文物海外拍賣,國人其實不必過度關注,更沒有必要參與其中,配合外國拍賣者哄抬價格,相反要以平常心看待,不參與競拍,不能掉進西方少數文物販子設置的愛國主義陷阱之中。
不可否認,流失文物是民族恥辱的記憶,從民族立場和愛國主義情感角度出發,的確應該件件必爭,不能任由外國人賣來賣去。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很多天價競拍的圓明園文物完全是在愛國主義情感的刺激下,被拍賣者故意抬高價格的結果。可以説,外國拍賣者高調拍賣流失文物,實質上就是在挖陷阱,等待中國的愛國企業家去競拍,以推高流失文物的市場價格,我們一定不能被蒙蔽。
另一方面,從法律角度説,海外拍賣的中國流失文物絕大部分是近代外國侵略者在侵華戰爭期間通過非法途徑掠奪的,外國拍賣行拍賣中國流失文物的行為本身就不具有合法性。從這個角度説,中國人就更不應該參與競拍,將非法的拍賣行為合法化。
事實上,追討流失文物僅僅依靠民間力量不可能完成,必須依靠國家的力量。一方面,中國文物主管部門對於海外拍賣行拍賣流失文物的行為,必須通過官方途徑進行交涉,宣佈拍賣文物的取得不合法,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應當與佔有大量中國文物的歐美大國進行談判,通過外交手段追索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