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拍賣行vs.私人洽購:試探藝術交易之未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1 16:32:30 | 文章來源: 藝訊中國

佳士得在紐約的私人洽購空間

若想了解“私人洽購(private sales)”業務如何在蘇富比和佳士得登堂入室,攬玉收金,請乘電梯來到紐約美國大道(Avenue of the Americas)1230號20層,佳士得私人洽購辦公室和展廳。

四壁潔白,地板光亮,傢具優雅,不啻交易之寶地。此地無所不可買賣,從鑽石到5000萬美元的畢加索大作。

幾年前,這裡還空空如也,常來光顧拍賣預展的人會記得這裡曾在2006年作為唐納德·賈德基金會(Judd Foundation)20余件雕塑佳作的展場,這些作品後來在拍場的總成交額達2400萬美元。2008年5月,佳士得將其剛剛買下的鹿腿畫廊(Haunch of Venison)搬到這個空間。

私人洽購最宜人之處,在於審慎考慮之可能,個人交易之細節鮮為人知。嗯,公開的總體數據非常給力。如今私人洽購約佔佳士得所有部門總交易額的10%,今年年初至6月,私人洽購的交易額共計6.615億美元,較2011年同期增長53%。

作為上市公司,蘇富比不得不公開更多細節,其2012年第一季度的財務業績顯示,私人洽購總交易額達1.867億美元,這較去年同期增長達78.6%之高。看來,私人洽購會是笑到最後的贏家。

雖説拍賣行一直涉足私人洽購業務,我們如今所見卻無異於一場關於藝術如何買與賣的革命。拍賣行在各個層面上與商家展開競爭,從頭條新聞中的高價繪畫,到線上藝術市場中相對價廉的作品,再到策展人打包的賣錢展覽。蘇富比的私人洽購部甚至還有鑽石珠寶專線。

為客戶(買家、賣家皆然)提供更多銷售渠道,打造更好的生意經。拍賣行有國際化的員工,當然要用其發生影響。有些藏家喜歡私人洽購,因為拍賣的收費結構令人頭疼,還有些藏家只是喜歡私人洽購的私密感,還有審慎判斷的空間。

對拍賣行來説,私人洽購的好處不僅僅是使它們能參與到更多的交易之中,還可能使它們在賣家和藏家之間建立起私人化的關係,使拍賣行能保持對熱門珍品的追蹤。兩年前,佳士得戰後與當代藝術部門全球主席Brett Gorvy為一位瑞士藏家出手安迪·沃霍爾的1962年作品《自由女神》牽線搭橋,使其花落一位美國藏家之手。如今,這位美國藏家又準備將其賣掉,Brett Gorvy便近水樓臺先得月,將其納入紐約佳士得下月拍賣的精華拍品之中。

這便清楚得很了,拍賣行無疑不是明日黃花。賣家們仍去拍賣行,相信將作品送拍可賣到最好的價錢,使利潤最大化——他們常常是對的。但,一家拍賣行每年能做多少場拍賣終究有限,私人洽購卻永無止境,需要個養眼的展廳和幾位員工而已。

隨著實力的增強,拍賣行也面對更多挑戰。畫廊仍將主導當代藝術的一級市場,在藝術家生涯扶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兩方巨頭都正與自己過去的僱員競爭著,比如Connery, Pissarro, Seydoux這些風頭正勁的新公司中的合夥人。最終的贏家將是那些客戶們,他們如今在這場遊戲中擁有更多選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