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可觀的初級購買市場
1999年,Will Ramsay在倫敦發起了第一屆買得起藝術節。此後的13年裏,全球已經有十幾個團隊各自在近20個城市舉辦和籌備“買得起”,互相卻沒有聯繫。不同城市的藝術節由不同的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創辦,甚至遊戲規則,包括定價、徵集作品、收費……都不完全一樣。在剛剛結束的2012年春季“買得起倫敦”藝術市集上,藝術品定價為“不超過4000英鎊”;而在2011年的“買得起紐約”和“買得起洛杉磯”上,藝術品的定價在100美元至1萬美元之間。
在西方藝術市場有超過70%藝術品低於5000美元,這個標準被多數人接受,故稱為“買得起的藝術品”。“目前在中國,30%不到的藝術品售價低於5000美元,中國藝術家定價在1.5萬元以內的藝術品往往還沒有進入流通的藝術市場。”Tom十分看好這一市場的前景。
現在,來參加AAB的年輕藝術家越來越多,藝術節上來自中國內地的買家數量也增長了1倍,從15%增長到30%。“尤其是年輕買家與年輕藝術家之間,往往有一種很特別的共鳴。”Tom説,“從2006年開始的一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證明了平價藝術品在中國區域的市場。”
對於Tom和他的藝術節來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大眾能夠在“買得起”的價格裏找到合適的藝術品。最高限價2萬元已經保持了3年。自從開始獨立運營後,Tom便不再與畫廊合作,不希望讓“機會就只降臨在被畫廊代理的藝術家身上”。而全球大多數買得起藝術節活動是將展位賣給不同的畫廊,然後由畫廊來選擇展出的作品。“我們決定用自己的方式在中國做一個買得起的藝術市集。”
生存下來自然要發展。AAB公司董事會希望能夠在區域內增加活動的數量,並在上海、香港等地挖掘發展潛力。為此,2012年底,AAB將會在上海舉辦首次活動,在香港的活動也將會在2013年上半年舉辦。據悉,雖然香港的藝術市場一直在支援亞洲藝術,並有大規模需求,然而平價藝術品的數量依舊非常有限。
藝術家:明日之星的藝術市集
每年,AAB的專家團隊需要花費6個月的時間,走訪各個藝術家工作區、藝術院校來挖掘明日的藝術之星,與此同時也會同一批長期支援該活動的成功藝術家進行合作,從尚未畢業、深具潛力的新人到知名藝術家,每年挑選出的幾百幅有品質的作品,讓購買者買得值。
藝術家劉中華從2008年開始每年參加AAB,他認為,AAB是初級買家的一個平臺,大家從這裡挑走的大部分是符合個人口味的生活必需品。
AAB借助於較低的價格準入門檻和較嚴格的藝術評判標準,給初出茅廬的藝術家一個嶄露頭角的機會。對於年輕的藝術家而言,買得起藝術節更像一個市集,成為他們中很多人面對市場的第一次。
2012年AAB海報上的油畫作品《拔河》出自年輕藝術家曹錫輝之手。對於第一次參加AAB,自己的作品就被選中作封面,曹錫輝表示非常驚訝,他認為AAB是一個可以允許藝術家們公開展覽的平臺。
“將藝術家的作品授權來製作成海報的封面,也是幫助年輕藝術家宣傳的一種方式。”Tom向記者介紹,去年AAB海報上的作品作者楊蕊,在“買得起”賣出第一幅作品之後,便開始接到畫廊和展覽的邀請。在此之前,她更多的時候只是專心畫畫,偶爾去申請參加一些展覽活動,很少有畫廊或者展覽主辦方主動邀約。最近,她正在籌辦個人展覽。“無法預料在1年之後,曹錫輝將會獲得怎樣的成績。”Tom説。
除此之外,AAB主辦方也在尋找各種藝術新生力量。目前還在美國上學的年輕藝術家張家維,她已經不止一次攜帶作品來AAB參展,這也是她嘗試新藝術形式的試驗場,今年她帶來的是新媒體藝術。
2010年,畫家華繼明通過朋友介紹來到了AAB,其每次參展的作品保持著70%的銷售率。對於過分地追求市場效益是否會影響創作,華繼明表示:“市場因素對藝術家的影響不大,創作定力比較重要。完全迎合市場是不必要的,藝術創作是一輩子的事業,我們不會根據賣得好壞來判定自己的藝術價值。但我建議,藝術家對藝術品價格的漲幅應該小一些,賣便宜了不要後悔,賣貴了就需要調整。”
“在‘買得起’出現的藝術品不能太學院、太先鋒,因為畢竟很多是賣給藝術品愛好者,要賣他們能接受、能理解的作品;另外,作品的尺寸和材質也很重要,我們的場地有限,買家當然也要能把作品帶回去,大的裝置和雕塑我們一般就不會考慮。”Tom表示。(本報記者李琤 文 陳曦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