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英國藏家吃定中國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11 14:57:41 | 文章來源: FT中文

Saeb Eigner是Lonworld Group投資公司的創始人和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在迪拜地區的主席。在2004年去北京出差的時候,他參觀了藝術家曾梵志的工作室。“我想看他是怎樣畫畫的,在繪畫技巧上有多精通。所以我遞給他了一張紙請他畫我的人像。他畫得實在太好了,以任何標準來看曾梵志都是個優秀的藝術家。”

由於那一次的愉快經歷,Eigner開始讓其他的中國畫家為他畫像——張曉剛,王廣義,楊少斌等。“我們都共進過晚餐。儘管我這樣的要求有些突兀,但當他們知道其他畫家曾經為我當場畫過畫像時,他們就不再拒絕了。”如今,這些個人肖像畫被裝裱好挂在了Eigner倫敦住所中。

“他這麼做真是太出乎意料了。”Michael Goedhuis感嘆道。Goedhuis是著名的倫敦收藏家,對中國珍寶頗有研究,亦是Eigner藝術品收藏方面的顧問。“這些華裔藝術家的作品可價值數百萬美元。”以曾梵志為例,2008年他所創作的一幅油畫在香港佳士得拍賣場上以7540萬港幣成交;去年4月張曉剛的繪畫三聯作在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以7906萬港幣成交。

根據2011年藝術品市場的價格排名,中國藝術品拍賣總額最高的要屬中國水墨畫,尤其是20世紀的畫家的作品,去年5月張大千的一幅水墨畫以2185萬美元成交。同月,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5720萬美元成交,刷新近當代中國藝術品世界拍賣記錄。Goedhuis認為中國近現代的水墨畫收藏價值很大,在2004年他替僱主買下的一幅張大千的畫作僅花了10萬美元,而三年後這幅畫是以200萬美元的高價售出的,最近又以600萬美元的高價易主。

斯坦福大學藝術史學家Britta Erickson教授形容當代中國水墨畫畫家為“最具理想主義色彩,智敏而果敢的中國藝術家群體”,比如仇徳樹、高行健、谷文達、張歡等畫家。而他們的一些作品至今還可以以五位數美元的價格買到。“從創新的意義而言,他們用過去創造了一種新的語言。目前,只有其中50位左右的畫家躋身國際平臺,而且他們並沒有完全被大家熟知。所以我們仍能通過畫廊或代理買到他們的畫,並不需花費太多。”

Eigner很關注當代中國水墨畫的作品,1994年去北京和上海的旅程中,他第一次欣賞到中國畫,深深地被它們的魅力迷住。那時他還是倫敦商學院MBA課程的學生,如今他已是商學院的管理者,商學院的辦公室中也挂滿了Eigner收藏的中國畫。

而Goedhuis自1980年開始就常常去中國,對中國收藏品市場頗為熟悉。1995年,Goedhuis的收藏品交易所在切爾西開張后,Eigner立刻找到了他,請他做收藏諮詢。“Michael(Goedhuis)可能認為我是在浪費時間,但是我仍很堅持,買了一幅又一幅中國畫。”

“恰恰相反,我當時想,這應該可以維持我的生機了。”Goedhuis打趣説。他又補充道:“如今,至少就我的觀察而言,對於藝術的熱情已不再被大多數收藏家放在第一位了。藝術性確實重要,但是作品的歷史成交記錄和投資潛力變得同樣重要。”而Eigner卻始終如一堅持自己。“Saeb(Eigner)還是最重視一件藝術品的深度。這點很多人已經不在乎了,只依靠數據,所以他們做判斷很果斷。説買就買,這對於交易商而言最開心不過。而Saeb不是,他需要花時間考慮,有時會買下來有時會放棄,因為他在用自己的審美取向做判斷,這樣的過程他很享受,這點我很敬佩。”

同時,Eigner認為Goedhuis對他的收藏愛好影響很大:“Michael讓我知道了在書畫領域有如此多的佳作。我非常相信他的判斷,他很有眼光。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非常複雜難懂,你必須要盡可能多得了解資訊,兼聽則明。”

除了對於中國藝術品的興趣,Eigner和Goedhuis還有很多共通點:他們都是被領養的孩子,生在國外(Goedhuis生於荷蘭,Eigner生於奧地利),長在倫敦而且他們的事業都起步于投資銀行(Eigner最初供職于ANZ Grindlays,Goedhuis則供職在First Boston Corporation)。

兩人的共通點不止於此,他們還都對中東地區的藝術很感興趣。因為母親是黎巴嫩人,所以Eigner能流利使用阿拉伯語,他最初對於現代藝術的興趣也源自於此。而Goedhuis則一直與科爾納吉畫廊有生意往來(Colnaghi Gallery,建於18世紀的英國著名畫廊。20世紀時科爾納吉畫廊以大師畫作聞名於世),所以他對繪畫作品都很是了解。他説:“若干年後,我倆都在穆斯林藝術鑒賞方面頗有造詣,在西方國家我們算得上是佼佼者。現在我開始對穆斯林的書法藝術非常感興趣。”

工作的原因使兩位朋友無法經常見面。“Saeb(Eigner)總是很忙,經常飛來飛去。不過他常常努力把工作跟藝術連在一塊兒。”Goedhuis説道。今年5月Eigner將要去北京參加國際證監會組織的會議(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簡稱IOSCO),會議結束後他打算趕往香港去看看藝術拍賣會。上月他參加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迪拜辦事處的會議後,也不忘看看迪拜的藝術市場。

“我希望我倆能多聯繫聯繫,因為Saeb的太太和兒子也很出色。小男孩像他爸爸一樣,對藝術很感興趣。”Goedhuis補充道。

確實,Eigner的兒子似乎遺傳了父親的愛好,在Eigner被中國最出色的畫家當模特進行速寫的時候,這六歲的小男孩卻把畫家當模特,大膽地畫了起來。畫家楊曉斌就被畫過,不知是不是巧合,小男孩把他的頭畫得特別大,而楊曉斌本身就是以畫巨頭像出名的。所以,是不是一個藝術品收藏家正在養成?抑或是個藝術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