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市場兩極分化行情加劇 南北落差引人注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09 10:07:21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隨著極具戲劇性的2011年的落幕,藝術市場自2009年開始的一輪繁榮週期已告一段落。回看這3年的市場發展,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把握2011年。

從2009年起中國藝術市場就進入了“億元時代”,然而,“兩極分化”卻是這一輪行情最大的特點;遺憾的是,經過這一輪盛衰週期,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拍賣市場與以上海為中心的南方拍賣市場落差迅速擴大,即便是在市場遭遇調整寒流衝擊下的2011秋天,北京各家拍賣公司的表現仍遠遠強于南方各家拍賣公司,南北兩地大拍賣行的業務差距在進一步拉大。

上海拍賣行匍匐前進

上海各家拍賣公司的秋拍12月下半月相繼落槌,其中,12月16日舉槌的朵雲軒最終以5.59億元總成交額落幕。16個專場中,近現代書畫專場表現依舊搶眼,總成交額分別達到9243萬元與1.06億元,其中,一批二、三線海派畫家如賀天健、吳青霞、馮超然、江寒汀、錢松喦、吳徵、吳琴木、胡若思、吳子深等名家行情見漲;海上繪畫精品雲集的海派精品專場更是達到82.52%高成交率,總成交額為2661萬元;當代海派專場則反響熱烈,其中陳佩秋、蕭海春、湯哲明等人的作品均以較高價格拍出;在眾多精品專場之中,吳湖帆書畫專場取得96.15%的高成交率、5617萬元的高成交額,其中《春雲煙柳》成交價達2350萬元,拔得整個拍賣會頭籌;謝稚柳陳佩秋書畫專場表現亦可圈可點,成交額達到5363.37 萬元,成交率85.71%;真如精舍專場全場成交額則為1937萬元,成交率為82.76%;古代書畫專場成交額為9355萬元,成交率達80.43%,虛谷的《蔬果冊》以1322.5萬元奪得專場頭魁。此外,油畫雕塑專場拍品取得5212萬元的總成交額的好成績;而金石緣名家篆刻印譜專場全場成交額達到992.85 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剛剛經歷總經理人事調整的上海道明,其12月29日舉行的秋季拍賣會以逾1.3億元的總成交額落幕。與朵雲軒不謀而合,其秋拍設置的4個專場中也包括“當代書畫”專場,其中陳佩秋、韓天衡、陳家泠、汪家芳等老中青畫家的力作紛紛逆市走強,雖然總成交額不及千萬元,但高達85%的成交率證明這個專場不失為開拓市場、規避當前市場風險的新途徑。“近現代書畫”專場之一則集結了活躍在民國時期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畫家作品,取得了85.5%的成交率,其中陸儼少的作品表現尤為搶眼,創作于上世紀60年代的紅色題材作品“井岡春色”不及3平方尺,成交價超過170萬元;“古代書畫”專場中金農“墨竹圖”以超過1400萬元的成交價格創出其個人紀錄;陳洪綬早年所作“博古圖”,落槌價超過1600萬元;而弘仁“峭壁竹梅”則以逾1800萬元成交價創出全場成交最高價。

西泠秋拍10.4億元收槌

作為2011年秋拍的壓軸大戲,12月30日在杭州舉槌的西泠秋拍,22個專場3337件拍品總成交10.34億元,成交率為87.12%。其中,其歷來的強項中國書畫部分仍然舉足輕重:古代書畫專場成交2.37億,成交率86%,其中元代畫家王淵的《古木鳴禽圖》以4350萬元的落槌價拔得頭籌,而之前被總經理陸鏡清重點推薦的趙之謙《異魚圖》則以1150萬元成交;近現代書畫板塊各專場則表現平穩:西泠印社部分社員專場成交率為89%,其中黃賓虹早期作品《擬古山水》四屏以1322萬元成交;倒是近現代名人手跡專場,其重點推出的《郭沫若致文求堂書簡》二百三十函以2415萬元奪魁。

多年來西泠圍繞江南文人文化傳統開發各種收藏品拍賣專場,可謂拍賣場上的“長尾戰略”。事實證明這一戰略在今年秋拍的調整寒流中十分有效,西泠特地推出的3個新專場表現搶眼:其中西泠印社首屆田黃石專場,成交率高達95%;而首屆明清竹雕專場,成交率也達到91%;首屆歷代紫砂盆專場則更是達到了100%。此外,今年春拍就推出的中國歷代庭園藝術·石雕專場,秋拍再接再厲,其低估價策略也吸引不少買家競投,同樣取得了成交率100%的佳績。這些都佐證了陸鏡清反覆強調的拍賣理念:不強調拍賣價格、看重藝術品藝術文化價值、著眼于藝術品與生活相結合。

嘉德保利雙雙成交過百億

與此同時,北京兩大拍賣巨頭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紛紛宣佈了2011年全年拍賣業績,年成交總額雙雙跨越了百億元大關。中國嘉德春秋兩季大拍加上四季拍賣會,共成交29700件拍品,全年總成交額高達112.3億元,為公司成立18年之最,相比2010年全年75.5億元的總成交額增長了48.7%;其中,四件拍品過億,144件拍品超過千萬大關。北京保利也表示取得了121億元的年成交總額,其中4件拍品成交過億元,197件拍品成交過千萬元。

不僅如此,北京拍賣業中的第二梯隊翰海與匡時也實力強大:2011年度成交額北京瀚海超過48.5億元,相比2010年度增長30%;其中過億元拍品1件,過千萬成交拍品85件。而北京匡時,僅秋拍就以18.15億元圓滿落幕,除了24件拍品超千萬元外,更有元《崇真萬壽宮瑞鶴詩唱和卷》破億元大關,創造了元代書法的世界拍賣紀錄。

有趣的是,北京這4家拍賣公司都是綜合性拍賣公司,其中中國嘉德更是以18年的發展歷史而形成了全能型公司的業務模式。對此,其競爭對手北京保利近年來複製嘉德的業務模式,在各項拍賣業務中與對手展開貼身競爭,也帶動了另兩家拍賣公司往綜合性、全能型拍賣公司方向發展。儘管如此,北京這4家拍賣業巨頭的業務構成中,中國書畫仍然佔據了超過一半的比重。以中國嘉德為例,其書畫部分全年總成交額超過74億元,共成交作品10700余件,3件作品邁過億元大關,94件作品超千萬元。這再一次證實,在中國藝術市場中傳統書畫仍佔據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而北京在全球的中國藝術市場上舉足輕重,也源於其佔據了書畫拍賣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以其中成交額最小的北京匡時為例,其2011秋拍的18.15億元的總成交額中,僅中國古代書畫夜場的晚明五大書家、明代吳門畫派和瑞鶴翔天3個專場,就創造了100%成交率,4.65億元總成交額的佳績。

2011各大拍賣公司成交額對比

拍賣公司 春拍成交額(億元) 秋拍成交額(億元)

北京保利   61.28       49.2

中國嘉德   50.91       38.60

香港佳士得  30.50       23.42

香港蘇富比  29.38       26.32

北京翰海   24.58       21.26

北京匡時   20.00       18.14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