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沒有泡沫的市場是死水一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09 09:20:45 | 文章來源: 大眾日報

一位1978年出生的年輕人,不僅有著多年的收藏鑒賞經歷,而且擔任著中國青銅研究會理事,盛世收藏網、盛世青銅網等8家收藏網站青銅器版版主。他,就是周倜。

1月2日,本報記者與這位年輕的收藏者進行了對話。周倜在省化工研究院工作,2004年單位舉辦職工書畫展時,受著名的青銅器收藏鑒定家張頌斌的影響,開始拜師學習青銅器鑒賞知識。

“最初,就是個認字的過程,生僻字太多,簋、簠、盨、甗這些字從來都沒見過,所以字典不離手,逐漸對青銅器有了一些認識。”不過,一直到2006年,周倜才開始系統學習。“我的業餘愛好本來很廣泛,但是自從接觸了青銅器,其他愛好基本全部放棄了,真是達到了一種癡迷的狀態,業餘時間全部放在了對青銅器的鑒賞研究上。”

網路將成古董交易的主流

記者(以下簡稱記):你什麼時間開始當“青銅器版主”?

周倜(以下簡稱周):2008年,我的鑒賞水準逐步得到了很多藏家的認可,在一些收藏網站開始擔任版主,現在是盛世收藏等8家收藏網站的青銅器版版主。有幾個網站的青銅藝術版非常專業,很多網友都是個中翹楚,國內赫赫有名的學者、大藏家、大鑒賞家都是這個網站的網友,我也結識了很多高水準藏家、鑒賞家、學者、古董商,所以網路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記:鑒賞收藏是一個需要誠信的行業,網路在這方面好像有著天然的缺陷,你怎麼看網路上的鑒賞收藏?

周:這並不準確。其實,網路對於器物的鑒賞並不見得就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只要把所藏器物的圖片包括細節拍得足夠清晰,不偏色、不失真就可以很明顯的鑒定出真假,而且足夠大、足夠清晰的照片還可以放大,會更加清晰。

網路鑒賞的優點是可以集思廣益,越是鑒定有難度的藏品,藏友們討論的氣氛越好,大家開誠佈公地討論、爭論,各抒己見,這是其他交流方式無法做到的。但是網友的水準也是良莠不齊,所以網站版主的水準很關鍵,收藏網站很多,而且魚龍混雜,從長遠來看,越專業、越敢於説真話的網站人氣越旺。

記:你有沒有遇到過有問題的藏品?

周:在做版主時,如果我發現了有問題的藏品,都會直言不諱地回帖説明。為此,我專門發了一個帖子,把在網站上發現的有代表性的假貨集中發在裏面,很短時間內就有了十幾萬的點擊量。為此,我還接到過一些恐嚇電話和短信,因為毀了制假賣假者的財路。當然,藏品最好還是能上手看。網路最大的優勢是縮短了地域的差距,加快了交流的速度。

網路交易的方式非常靈活,有網路拍賣,有直接成交,有網站提供擔保仲介,所以目前網路上藏品的交易量很大,未來的古董交易方式,網路將成為主流。即使不在網路上交易,也可以通過網路了解資訊,這是網路無可比擬的優勢。

電視鑒寶節目權當娛樂

記:現在,很多收藏者熱衷於電視臺的鑒寶節目,對於電視鑒寶怎麼看?

周:電視鑒寶和專家鑒定,達到了過熱的程度。我也作為持寶人參加過電視臺的鑒寶節目。我覺得首先應該認識清楚,這是電視臺在做節目。説實話,電視節目的鑒寶真品率還是很高的,因為在節目現場出現的藏品都是經過海選的,但電視鑒寶也出現了一些鑒定失誤的問題,節目中也會有暗箱操作。最簡單的一點,有多少藏品是按照電視鑒寶節目的專家估價成交的?總體來説,就權當娛樂吧。

記:在過去的2011年,文物鑒定成為熱門話題,你怎麼看?

周:鑒定,有一個比較怪的現象,總是在比“我玩了多少年了”。其實,我接觸的大藏家、大鑒賞家,大多年富力強。只要找到鑒定真偽的規律,未必非得“玩了多少年”才有真偽鑒別的本領。比如鑒定青銅器,不僅僅要看皮殼銹色,還要研究範鑄法,中國青銅時代的青銅器大多是範鑄法鑄造的,但並不是有范線就是範鑄法,所以還要研究其結構。現在高倣青銅器的皮殼做的比較好,“移植銹、插幫車、包皮貨”打了很多人的眼,這部分上當的收藏者只是盯著紅斑綠銹孔雀藍而不懂青銅器的鑄造和結構,難免吃虧上當。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收藏者不相信自己買的器物是贗品,於是拿著一件器物到處找人鑒定,你説假他不相信,非得找一個人説真,他的器物不是真的,是被“看真”的。其實,你收藏的器物不用找專家鑒別,你拿給那些古玩商,如果他們爭相問價想收入囊中,這件器物的真品率就是很高的。

記:從收藏者來説,他們選擇什麼鑒定方式比較權威?

周:目前專家鑒定的問題太多。很多藏友只信任文博界的專家,我覺得這是一個誤區。有些大師級的人物在鑒定中出了很多笑話,一世英名就栽在“專家鑒定”這渾水上了。很多文博界的專家是搞學術、搞理論的,對著一件出土文物講文化、講歷史口若懸河,但是對於如何造假的卻未必知道。現在,造假技術日新月異,以前的青銅器鑒定經驗,看范線、看墊片,看壓手感,但這在現在的造假者看來是很容易做到的,總抱著以前的經驗勢必鬧出笑話。所以,現在流行一句話“專家不如行家”,所以鑒定要找會鑒定的專家。

青銅器的鑒別,其實真與假之間是很簡單的,真就是真,假就是假,造假者總會有破綻。目前來看,隨著造假水準的提高,科學系統的鑒定方法並未建立,比如碳十四、熱釋光、金相分析等高科技手段在古董鑒定上總有其局限性,主要還是靠眼力。

拍賣市場確實有“泡沫”

記:我曾看到過一組數據,説中國的收藏隊伍已經過億,山東的收藏隊伍也不小,你認為現在的收藏熱存在什麼問題?

周:現在的“全民收藏熱”,我覺得是一件好事,古人創造的燦爛物質文明通過收藏者能延續傳承,藏品的交易能促進文化事業的繁榮,個人能通過收藏學到知識陶冶情操,藏品可以增值保值,所以是一件好事。但我個人認為,古董收藏的門檻很高,沒有一定的鑒賞水準貿然步入收藏就會“打眼”、“吃藥”,所以首先要提高鑒賞水準,不要心存幻想。

收藏、鑒賞是實踐活動,僅看幾本書按圖索驥,想一夜就能收藏到“國寶”,這是不現實也不切實際的。很多收藏者傾盡所有甚至捨不得吃捨不得喝,卻收藏了一屋子的藏品,而且都是“國寶重器”,這種人我們稱之為“國寶幫”。這樣的人全國各地都有,但很可悲。我承認民間收藏不乏精品,但是哪來的這麼多“國寶重器”都集中在一人之手?

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説,“全民收藏熱”,其實熱的很大一部分是盯著經濟價值,這樣的心態最容易吃虧上當。雖然藝術品市場相對堅挺,但還是有波動的,也遵循市場規律。因此,把收藏作為一種愛好,真正的去喜歡去熱愛,就不會患得患失。

記:2011年秋拍成交額達到380億元,你覺的這個市場真有那麼大嗎?現在,有關拍賣的新聞幾乎天天都有,而且單品成交過億也屢見不鮮,這裡面是否隱藏著泡沫?

周:不可否認,拍賣市場有泡沫,沒有泡沫的市場就是死水一潭。對於真正的古董精品,它的藝術性、不可再生性總歸是要有價值體現的。但是有些拍賣讓人啼笑皆非,比如字畫,突然冒出來一批從來沒聽説過的現代書畫家,一張字畫就要幾十萬幾百萬,這肯定是泡沫。

拍賣會有其運作方式,確實有一些“貓膩”。其他藝術品交流我不好評價,青銅器因為政策原因不能進入拍賣市場,但是中國古代銅鏡這幾年在熱拍。嘉德、保利等大拍賣公司都有中國古代銅鏡的拍賣專場。從這個拍賣市場來看,它還有一個需要期待的成熟期。單憑一廂情願的炒作而不是著眼于整個收藏群體的壯大,整個市場是無法達到預期繁榮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