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家與拍賣公司聯手打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21 19:05:11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微網志平臺關於藝術品近日又有了新的話題:北京傳是國際拍賣公司一幅剛剛收下的著名中國當代藝術家張曉剛的作品,被有心人發帖傳給作者張曉剛,被批是贗品。結果拍賣公司在第一時間馬上回應,壞事變成了好事。

引發張曉剛微網志評論的《小女孩》

10月18日,有人將一幅名為《小女孩》(布面油彩,91cm×73cm,作于2000年)的作品貼上微網志,稱其為贗品。結果張曉剛當天就在微網志上作了這樣的評論:“一看就是一件很拙劣的贗品,畫得真爛,也好意思來混拍。”

據拍賣公司當事人、當代藝術主管閻安向記者表示,把這件贗品當作真品收下來是他們的疏忽。而這個疏忽可謂事出有因,一方面,是因為作品是在徵件截止前夕收到,時間過於匆忙;另一方面是因為藝術家的個人官方網頁上有這件作品的拍賣記錄——在今年6月2日舉辦的北京印千山拍賣公司5週年春拍上,這件作品以180萬元價格成交。而現在的委託人,就是上次印千山春拍的買家。

北京傳是得到資訊後,第一反應就是與張曉剛聯繫,確認了作品是偽作,並向他道歉。閆安説,他們首先認錯,並向張曉剛表示絕不會上拍。北京傳是的公關經理曹亮也向記者表示,這件作品並未確定是秋拍拍品,甚至未與委託人簽訂合同。

有意思的是,張曉剛對拍賣公司表示諒解,還表示當代藝術市場要抵制贗品、健康發展,需要藝術家與拍賣公司的共同努力。

在微網志平臺上,這件突發事件還引發了業內人士的關注,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在微網志上表示:“在這件事情上,傳世公司表現出極大的誠意。我們需要討論的是如何杜絕這類事件發生,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子孫不再受贗品的困擾。古代和近代作品大量偽作傳世,這是無奈的現實,但是當代作品完全可以從源頭上杜絕。”

董國強的觀點可謂一針見血。當代藝術也好、當代書畫也好,當前藝術市場上許多贗品,如果有拍賣公司和藝術家聯手抵制,將會失去市場。問題是如何形成切實有效的做法。據北京傳是的公關經理曹亮表示,他們目前正在巡展途中,一旦巡展結束,就將與北京匡時相關人員一起坐下來協商拍賣公司與藝術家合作抵制贗品的方法,呼籲同行與社會來共同執行。

據記者觀察,北京傳是在這次微網志質疑過程中反應快,態度誠懇,讓壞事變成了好事。如果拍賣行真能和藝術家一起商量一個贗品鑒定的方式和規則,那對藝術市場還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