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新藏家崛起 中國拍賣行成交能力達83億美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3 11:02:14 | 文章來源: 青年參考

佳士得拍賣沃霍爾的毛澤東像

當各大拍賣行紛紛為秋季拍賣做準備時,中國的收藏家被當作推動市場發展的強大動力。儘管全球經濟混亂低迷,他們仍在為高價藝術品高舉號牌。

美國亞洲協會會長丁文嘉説:“過去的250年被人們當作屈辱的歷史,現在他們覺得自己有義務珍視藝術,並使流失的藝術品重回祖國。”

在蘇富比拍賣行的春季拍賣會上,一位中國買家以2130萬美元的高價買走了當晚最貴的畫畢加索的《Femme Lisant (Deux Personnages)》;今年3月,法國南部城市圖盧茲的Lebarbe拍賣場中,另一位中國買家花費3100萬美元購得來自北京故宮的一幅卷軸畫,而這個價錢也刷新了中國藝術品在法國拍賣的紀錄。去年,一位同樣來自中國的匿名電話競拍者,以1.065億美元的天價參與競拍佳士得拍賣行推出的畢加索名畫《Nude, Green Leaves and Bust》。

中國的拍賣行已跟上了倫敦和紐約的步伐。全球知名藝術企業、跟蹤調查高檔藝術品市場價格的Artprice公司報告稱,中國拍賣行已有能力獲得83億美元的拍賣業績,這足以使其成為世界拍賣市場的領軍者。

“那些在文革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已經成了推動拍賣業績呈指數增長的強大力量。”蘇富比歐洲及亞洲區副主席司徒河偉説,“中國人渴望喚醒自己的歷史和文化。”

拍賣市場正在迎合新的市場需求。去年,蘇富比首次舉辦了專門針對亞洲市場的藝術品特賣展覽,畢加索、莫奈和夏卡爾的畫作價格在200萬美元至2500萬美元不等。今年,佳士得在紐約和倫敦都任命了中國代表,他們不但要開發亞洲的新客戶,還要同來自中國大陸和亞洲其他地區的重要私人收藏家建立並維護良好關係。來自香港並經營著私人股本公司BlackPine 的收藏家勞倫斯·楚説:“中國買家已被公認為推動藝術界和拍賣界商業發展的最重要力量。”

各種新財富的匯聚,使中國成了世界上擁有億萬富翁最多的地方。從2010年的胡潤富豪榜來看,中國有400位世界級巨富。Artprice分析稱,從現在到2014年,中國億萬富翁的數量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

“現在人們要重新探索審美享受的自由”

“拍賣專家指出,在某種程度上,中國人不僅把藝術當作實現投資多樣化的有效方式,還將其作為證明身份的可信賴途徑。”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高逸龍説,“他們看見墻上的藝術品時會想,如果我不甘於當個百萬富翁,而是要成為與大亨們並肩的人物,那我最好也進行藝術品收藏。”

專家認為,中國收藏界的蓬勃發展不僅是新財富的反映,也是對過去時代的一種回應。對於中國人來説,他們看著藝術被當作説教的工具,現在,探索審美享受的自由、重拾歷史研究的信念,以及展示豐富藝術圖景的慾望正一點點被解放。

從某種程度上説,藝術品的購買潮流就是為了努力彌補失去的時間。“在中國的近五六十年,並沒發生什麼集中拯救藝術的事情。”美國亞洲協會會長丁文嘉説,“而現在是個重要的突破。過去的250年被人們當作屈辱的歷史,現在他們覺得自己有義務珍視藝術,並使流失的藝術品重回祖國。”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的藝術品購買行為,尤其是公開展示的拍賣,仍然屬於新興現象,中國收藏家的眼光和專業知識才剛剛被培養起來。香港弗米利恩藝術收藏公司主要幫助買家管理資産,該公司的美術顧問吉安·楚説:“中國買家在文化和教育背景方面還有所欠缺,而這些對收藏來説至關重要。中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才剛剛發展起來,所以他們獲取資訊的渠道並不多。”

“‘文化大革命’一詞現在卻代表繁榮之景”

如今,中國收藏家的興趣已經遠遠超出本土作品了。

高逸龍發現,“中國收藏家出現在幾乎所有的拍賣場上”。而且“他們開始關注印象派畫家和20世紀的裝飾藝術。除了歐洲早期繪畫大師的作品之外,在每個地方你都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

有些中國收藏家甚至正在引領潮流,比如香港房産大亨劉鑾雄。他最近斥資約5330萬美元購得了一棟六層的倫敦豪宅;2006年,他還曾花1730萬美元買進了沃霍爾所作的毛澤東肖像,在當時看來,這是該藝術家的作品在佳士得成交的最高紀錄。

同時任對衝基金經理的勞倫斯·楚説,他自己不僅收藏了托比·齊格勒、馬克·德福德和德納·舒茨等西方藝術家的作品,還收藏了亞洲的藝術品,因為這些亞洲藝術家“更有發展潛力”。“他們的作品更有內容一些。”他補充説。

隨著中國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一些頂尖的美術館在中國設立了分區辦公室,比如高古軒畫廊、白立方畫廊和布朗畫廊。曾在蘇富比客戶發展部任職的吉安·楚説:“過去兩年中,這些畫廊紛紛在中國開店,而且很多店舖就是在去年剛開業的。”

佩斯畫廊位列2008年第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畫廊之中。他們以一組展覽的形式在北京與大家見面,張洹和張曉剛作為畫廊的長期會員,參加了展覽會。畫廊中有很多中國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如張曉剛的三聯畫《永恒的愛》,該作品今年4月在佳士得以1000多萬美元的價格被拍走;同樣是在4月的佳士得,李松松的雙聯畫《舊中國》也賣出了50多萬美元。

目前管理著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傑弗瑞,也是紐約畫廊的長期擁有者。在他看來,中國收藏市場的上升發展不僅僅是一時的風尚,它更代表著對藝術興趣的增加。當一些人將這波最新的中國藝術浪潮與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對印象派藝術的推崇相提並論時,便會有另一些人站出來反駁:中國收藏市場的發展已經根深蒂固,且會更加持久。

佩斯畫廊的總裁格裏姆徹先生説:“這就叫否極泰來。‘文化大革命’一詞曾是災難,而現在,卻代表繁榮之景。”

美國《紐約時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