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深圳文交所22日勉強復牌 交易方式尚不明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23 09:44:57 | 文章來源: 中國廣播網

在藝術品份額交易上面栽了跟頭,停牌五個月之後復牌的深圳文化産權交易所,是否能脫胎換骨?

據經濟之聲報道,我國南方唯一的國家級文化投融資平臺——深圳文化産權交易所,自今年三月份停牌5個月之後,今天(22號)勉強復牌,但投資者多次撥打深圳文交所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種種跡象表明,雖然已經復牌,但深圳文交所的準備工作似乎並沒有做好。

對於大多數關注藝術品交易的投資者而言,8月22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已經停牌5個月的深圳文化産權交易所,終於復牌。然而,當投資者們欣喜地撥打深圳文交所的諮詢電話時,卻一直沒人接聽,這讓投資者感到困惑。按照深圳文交所網站公佈的電話,記者從22日10點開始,多次撥打深圳文交所的電話,也是一直無人接聽。如此看來,深圳文交所雖然已經復牌,但準備工作似乎還沒有做好。

一位曾在文交所工作的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如果復牌後的文交所仍然以藝術品份額化進行交易,肯定不行。

文交所內部人士:我只能這樣説,這裡面太黑了,這樣肯定會出事情,關鍵在定價。我跟你認識,你拿一幅畫我給你定個價,就賣掉了這個價,二級市場實際上是無所謂的了,還是在一級市場裏面有問題。我只能講到這裡,下面的話我就不能講了。

深圳文交所成立於2010年3月,由於跟天津文交所一樣採用藝術品份額交易模式,在天津文交所暴漲暴跌之後,迫於風險和壓力,深圳文交所也被緊急停牌,且一停就是近半年時間。

而在長達5個月的停牌期間,投資人要求出具份額權益證明的呼聲一直高漲。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産業係副主任周正兵教授指出,份額化交易這個東西,根本就不能搞,容易出問題。文化産權交易所要做強做大,首先要把資源管理好,把交易平臺做好,引進一些好的項目進來。

周正兵:有些産權交易所像上市一樣,需要一些輔導,咱們現在進場交易的,像上海、深圳的這些項目,缺乏這些環節,良莠不齊,很多項目一看就不是一個項目,不可能有資金追過去,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全國第一家文化産權交易所——上海文交所總監張芮寧也告訴記者,藝術品份額交易這種模式,他們也曾想搞,但因為政策不明朗,所以一直沒有採用。作為業內人,張芮寧認為,文化産權交易所的發展迫切需要政策的支援。

張芮寧:主要在政策上需要有一定支援和開口,而且是力度比較大的開口。它發展的金融政策配套不上去的話,這些金融政策如果僅僅是來源於傳統的創業板,多上幾家文化企業,這個是有限的。

已經復牌但還沒有真正開門營業的深圳文交所究竟會採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交易,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毫無疑問,好的交易模式和給力的政策支援直接決定著文化産權交易所的健康發展,而全國各地的文交所目前如雨後春筍,正蓬勃發展,由此看來,復牌後的深圳文交所從此是否會走上康莊大道,能否給其他地方的文交所有所借鑒和參考,到是挺讓人期待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