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獎爭議讓攝影界處於風口浪尖,獎項與利益相關。最直接體現價值的收藏拍賣市場,卻沒有如此寸土必爭。創立中國影像第一拍的甘學軍,將影像收藏比作“晚生幼子”,“經歷了四五年迅速成長後,一下子沉著起來”。沉著孕育爆發,業內人士預測,兩年內全國影像作品交易額有望從目前的千萬元攀升至億元,尤以老照片、紅色照片最受追捧。
價格漲幅驚人
影像作品在歐美市場經過三十多年發展已相當成熟,2006年就有作品賣價達到兩百多萬美元。相比之下,中國起步晚,發展速度卻不慢,2007年,一張毛主席照片拍到了70多萬元,次年,6張圓明園照片以53萬元成交。去年秋拍中,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年出版、胡適作序的攝影集《燕京勝景》在激烈叫價中,從底價2萬元升到了10萬元。
與陶瓷、書畫不同,影像藝術藏家多來自國內本土。 2002年,全國只有一家 “百年印象”畫廊代理照片,如今有愛普生影藝坊、上海全攝影畫廊、M97畫廊等數十家機構。華辰拍賣影像部經理李欣介紹行情:“一般名家照片漲幅10%到30%,孤品漲幅100%到300%,2006年單張照片在幾百元到一千元,今天都是上千元上萬元,甚至突破十萬元。 ”
不是每張照片都值錢
照片你有,我也有,怎麼收藏?攝影理論家曾璜借用書畫界的例子解釋其中區別——“名家字帖,小學生都有,但真跡才是世界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影像藏家青睞的是具有視覺藝術價值和包含高科技含量的原作。 ”西部攝影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侯登科英年早逝,曾引起”誰來收藏攝影家”的討論。曾璜認為強化“攝影是藝術品”的概念,才能帶來影像市場的繁榮。
照片人人都有,價格卻有天壤之別。曾璜透露,影像史料的價格一般為百元,原版照片的古董文物價格,從百元到數千元不等,影像藝術品的價格數萬元。以中國第一個影像專場第一張拍品《東方紅》為例:複製品價格百元級;製作于上世紀60年代的原版老照片,價格在幾百元到幾萬元;而一張尺寸為30x36英寸、有攝影師簽名的原作的市場價,已經達6萬元到8萬元。
獨特的保真手法
藏家對照片日益濃厚的興趣,在華辰春拍預展得到最生動體現。在郎靜山沙龍攝影照、紅色中國系列照、老上海照片前,駐足者不絕。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照片可以複製,如何保值?李欣強調,印數限量是收藏照片的遊戲規則。攝影師為作品簽字,則是限量的保證。國外對成為商品的照片數量有嚴格限定,畫廊發掘攝影家,選擇有潛力的作品,形成系列,確認印數後,由攝影師在作品上簽字,才開始流通。
連複雜的書畫作品都能作偽,區區簽字擋得住造假者嗎?李欣一笑,“中國影像藝術尚處於原始股階段,造假成本與真品價格持平,弄到一張老相紙相當不容易。而且在攝影家的簽名上,拍賣行有自己的鑒定方法。 ”
李欣提醒,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新藏家不妨多關注名家名作,侯波、徐肖冰、孟昭瑞、翁乃強等都是市場認可的當代攝影家。老照片、紅色照片尤其受歡迎。不僅是私人藏家,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十四家機構現身影像拍賣市場,豐富藏品。去年藝術品基金開始涉足這一全新領域。“爆髮指日而待”,李欣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