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春拍將至 拍前估價預備戰打響(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22 16:04:39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張善子《天倫樂事》
 

近日廣州本報主辦的“2010年藝術品投資市場分析會”上,主講嘉賓、廣州嘉德副總裁許習文建議收藏者可從題材等方面考量拍品價值。

哪些題材的拍品受歡迎,能具有較高的價值呢?許習文認為,如果畫作內容是畫家的“招牌題材”,或者獨一無二的題材,往往可成為市場的硬通貨。而名家收藏過的作品附加值較高,其附加值很可能遠遠高出藝術品本身的價值。

同時,拍賣場上要講究技巧,根據時段的不同靈活出手,往往有大收穫。

題材經典或稀少都有望出高價

從題材方面給作品估價有三個標準,首先是作品題材,如果作品題材是畫家的“招牌題材”,則價格一般較高,原因一是作品較為成熟,二是鑒定真品難度相對較低,三是市場流通較為便利。如徐悲鴻的馬圖、齊白石的蝦圖、關山月的紅梅,都是畫家絕活和市場的硬通貨,價格與其他普通題材相比可能可以翻倍。

另一方面,絕無僅有的題材價格也可能更高。如拍賣市場上曾出現一件楊之光1972年創作的寫生作品《新課堂》,尺寸為4.4平方尺,估價為6萬~8萬元,當時畫家的作品市場行情約為2萬元/平方尺左右,但該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竟然以22萬元成交,均價為6萬元/平方尺左右,比市場價高出2倍!考究其原因,就是該題材絕無僅有,另一個買家出再高的價也未必能找到另一件同題材作品。

名家收藏過的附加值高

同時,名家收藏過的作品附加值較高。在2009年的拍賣會上,來源可靠、名家收藏的作品受追捧的趨勢更為明確。藝術品領域也講究名人效應,誰曾收藏、誰是賣家、誰曾題跋、誰是買家都影響了作品的價格,其附加值很可能遠遠高出藝術品本身的價值。

比如廣州嘉德曾推出的吳南生書法藏品專場中,藏家曾以2萬元買下的四幅屏在拍賣會上拍出20多萬元,買家認為,雖然行情價最多三四萬元,但是認為大藏家收藏等於為自己把了一次關,其二是作品上有名人收藏的附加值。同樣,上海拍賣市場的唐雲專場價位之高令人難以想像,每件作品現場都翻了數倍。另外,歷代皇帝收藏的藏品也成為市場熱門題材,值得關注。

作品的創作年份也能決定作品的價值。畫家在不同年齡段所創作的作品價格差距很大。一般來説,畫家在壯年時創作的作品價格偏高,主要集中在40~60歲之間,但是實際情況因人而異,還要衡量畫家的生平、經歷等。

如齊白石非常長壽,在60~70歲時的作品還未有典型風格,價格遠不如他80~90歲時的作品;黃賓虹在60~70歲時也還沒有形成“黑賓虹”的典型風格,價格比80~90歲時的作品至少低一半左右。而賴少其在1985年前創作的作品價格較低,1985年後定居廣東,風格改變,其後作品價格遠高於之前。

技巧:後半段介入或能便宜買到好貨

除了之前的預備工作外,在拍賣現場,作品價格也可能出現很大的變化。買家也可能提升作品的價格。

藝術品價格沒有固定標準,因人而異,買家的價格承受能力和對拍品的認知程度決定了心理價位。比如在一場拍賣會上,兩個專買同一題材的買家都對同一件拍品勢在必得,就容易以超出市場行情的價格買下拍品。

比如剛剛結束的廣州嘉德拍賣會上,一件趙孟頫的手卷底價為200萬元,180萬元起拍,結果竟以1000多萬元高價成交。如果不是兩個買家同時爭奪,可能最終只會按市場價正常水準、三四百萬元價格成交。

對於參與拍賣的新手來説,就需要注意一些小技巧,如可以選擇冷門時段的拍品,以避開太多對手爭奪的情況。

一般來説,拍賣會的前半段買家精神抖擻,競爭心態強,較難對付,而後半段趨向疲累,或者預期成本已經用完,警惕心鬆懈,買家在此時可以低於預期的價格買到好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