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佳士得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秋拍典藏級私人珍藏佳作萃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02 11:16:0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舒思深伉儷除活躍于商界及政界外,亦潛心研究亞洲、歐洲及美洲藝術,並收藏了不少當代的藝術瑰寶。舒思深夫人對日本及中國藝術尤感興趣,對工藝卓絕且極具歷史價值的作品獨具慧眼。舒思深夫人把握髮展三藩市文化及藝術事業的良機,于1966年在金門公園 (Golden Gate Park) 協助創立了亞洲美術館,其後歷任多屆董事,並兼任該館監理委員,直至1994年辭世為止

「舒思深伉儷珍藏宮廷禦制藝術精品」 (Shorenstein Collection) 香港專拍囊括八十件精品,估值逾一千萬美元,堪稱為本季最具份量的中國藝術精品專拍。是次盛會將於12月1日在香港舉行,各式珍品精采紛呈,其玻璃、瓷器和玉器佳作更讓人目不暇給、嘆為觀止。

在絕妙瓷器當中,最矚目的當屬清乾隆青花胭脂紅料雙鳳戲珠紋龍耳扁壺 (估價待詢)。此器兼施釉下青花及釉上胭脂紅料,繪就雙鳳、纏枝蓮紋及牡丹紋,其品相無懈可擊,足證禦窯良工的藝術修為和卓絕工藝。壺身雙鳳畫工細膩,色彩及工藝與之相若的傳世品寥寥可數,本拍品在近似例中堪稱絕色。此壺尚有一配對之作,現為東京松岡美術館藏。

時至清代,中國的玻璃工藝進入了全盛時期,康熙 (西元1662至1722年)、雍正 (西元1723至1735年) 及乾隆 (西元1736至1795年) 三朝宮廷玻璃廠的技術更是爐火純青。在私人收藏中,舒氏伉儷的中國玻璃藏品以涵蓋之廣而見稱,當中又以清代中葉之前的傑作居多。拍品中的點睛之作乃乾隆時期的寶石紅料龍紋鳳首執壺,此器的構思匠心獨運,展現了模制與雕琢工藝的完美結合 (估價:港幣400萬–600萬/美元52萬–78萬)。壺身的浮雕紋飾及鎏金銅柄亦配襯得宜,典雅創意兼而有之,在拍賣場上定然備受藏家青睞。

清乾隆粉紅地套寶石紅料蓮紋長頸瓶 (估價:港幣150萬–200萬/美元19.5萬–26萬) 亦是難得一見的重器。此器的二色料深淺有致、相得益彰,且器形秀雅,雕工嫺熟,洵為匠心獨運之作。此外,拍品中尚有一件極為矚目的清乾隆禦制涅白套三色料雙龍耳尊 (估價:港幣200萬–300萬/美元26萬–39萬),其四色料對比鮮明,顯然是模倣白玉、碧玉、漆器、青金石及瓷器的質感。拍品中的透明料器亦堪稱一絕,清康熙透明料陰線花鳥紋盤即為一例 (估價:港幣50萬–80萬/美元6.5萬–10萬)。盤外花紋俱用金剛鑽琢成,這正是十六世紀威尼斯玻璃匠研發的技術,西方玻璃技術對中國工藝的影響,於此一覽無遺。

觀乎舒氏的玉雕珍藏,最令人引頸以待的是工藝精湛的清十八世紀白玉福壽吉祥海螺 (估價:港幣350萬–500萬/美元45萬–65萬)。康雍幹三帝俱篤信藏傳佛教,而這件工料俱精的玉雕以法螺 (梵語為「Sankha」) 為形,象徵宣講法音,乃藏傳佛教儀式中最常見的法器之一。白玉這類材質極為貴重,但琢制法螺須耗廢大量石材,故此玉雕法螺極罕,此器工精、質美且器形敦碩,在傳世品中應屬孤品。

 

鶴鳴九皋 – 放山居藏禦制珍品

「放山居珍藏散發非凡的顯赫氣派,品味出眾,那些為商賈名流物色藝術品點綴家居的人,總會在放山居珍藏找到最出色的選擇,此説絕不為過。」

- C.A.G. Goede于1805年對放山居的描述

阿爾弗雷德•莫裏森 (Alfred Morrison,1821至1897年) 的放山居珍藏是十九世紀英國首屈一指的中國藝術品收藏之一。佳士得歷年來為此珍藏舉辦過多次專拍,今秋香港佳士有幸再蒙委託,代之推出三件放山居奇珍。

阿爾弗雷德乃紡織大亨詹姆斯•莫裏森 (James Morrison) 之次子。詹姆斯于1857年逝世,阿爾弗雷德繼承了其父位於英國威爾特郡 (Wiltshire) 的放山居,並用之收藏其鍾愛的各式奇珍異寶,當中有雕刻傑作及以清瓷和琺瑯器為主的中國藝術品。佳士得曾多次受託拍賣放山居珍藏,而本季推出的禦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及黃地粉彩福壽萬年雲口瓶,俱為莫裏森家族歷代相傳的典藏之作。

放山居最為人稱道的是其禦制掐絲琺瑯和鏨胎琺瑯金屬器,以及絕色禦制瓷器。此次專拍囊括的傑作有清雍正禦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一對 (估價待詢)。大鶴直立昂首,口銜桃枝;子鶴作步行狀,回首相望。鶴身中空,嵌白色釉,背施條狀藍釉,以掐絲作羽紋,飾綠嘴丹頂,翅可開闔為蓋。底座藍釉鏨胎琺瑯為石,底飾綠白掐絲琺瑯浪花。此器造型逼真雄偉,紋飾鑲嵌精細,以掐絲琺瑯和鏨胎琺瑯相結合的工藝,充分體現了雍正時期妙至毫巔的藝術修為。當香爐點起,煙會從鶴口緩緩飄出,縈縈繞繞,觀者倣如置身仙境一般。雙鶴香爐在傳世品中僅此一對,應為孤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