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香港 難掩成為亞洲藝術中心的野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01 18:34:25 | 文章來源: 經濟觀察報

導演巴茲魯爾曼和年輕的畫家VincentFantauzzo一起創作了裝置作品TheCreek,1977參加香港國際藝術展,這是曾執導了《澳大利亞》與《紅磨坊》的導演第一次參與當代藝術創作,他們參展的第一站是香港國際藝術展。

來自主辦方的數據統計顯示,第三屆香港國際藝術展一共吸引了來自29個國家共155間畫廊參展,總參觀人數更高達46,115人次,比上一屆增加了65%。

不僅參觀者眾多,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的展覽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和畫廊老闆們商討價格。藝術家張曉剛不僅獲邀發表演説,其作品

GreenWall– HusbandandWife(2010由PaceBeijing畫廊以100萬美元當場賣出。

與這些相對應的是,展覽中少有香港本地藝術家的作品,也少有香港本土畫廊參展。唯一一本有關香港的攝影畫冊,還是一位出生在德國然後在美國學攝影的藝術家所拍。在Para/site畫廊正展示的,同樣是來自內地藝術家艾未未的最新裝置作品。

顯然,這裡盛産金融家和富有的收藏家,缺少植根于香港文化的原創藝術。

然而這並不能阻擋香港成為亞洲藝術中心的野心,背靠嘉士德和蘇富比兩座重要拍賣行,使得香港藝術交易的馬達始終動力十足。亞洲當代藝術市場的逐年升溫,即使在最艱難的09金融危機時,香港國際藝術展的參展人數仍比第一屆上升30%。

在香港國際藝術展展覽總監馬格納斯·瑞夫裏看來,香港今天本身擁有成為藝術交易中心的更優越條件,“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免稅政策。在香港,藝術品的進出都是免稅的。這是香港比其他亞洲城市而言最重要的一個優勢。同時,由於歷史原因,香港一直有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氛圍,使用普通話、粵語、英語都很方便。如果一個一流的博覽會想獲得成功,它必須能夠吸引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按照拍賣交易額計算,香港已經成為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第三大藝術交易市場。”

這屆藝術展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不斷售出的高價作品,例如Damien Hirst的 TheInescapableTruth,由白立方畫廊以175萬英鎊賣出,劉野的作品CompositionwithBambooandGrass(2007-08)則由SperoneWestwater畫廊以65萬美元賣出,但事實上那些5000美元以下、甚至1000美元左右的低價位藝術品讓整個展不至於淪為純粹高價藝術品交易場。馬格納斯·瑞裏希望在香港國際藝術展上一直能保持一些平價的作品,受眾才可以更廣泛。

許多畫廊們從中受益以及德意志銀行的贊助讓展覽會能夠更為穩定地舉辦,前者能保證展會主辦方維持一個良好的客戶關係,後者則意味著至少它們短期內不用為資金髮愁,德意志銀行與香港藝術展一下就簽了五年的贊助合約。

內地買家依然在展會上大出風頭,早前為了吸引內地買家,香港國際藝術展在北京、上海、廣州分別舉行了一系列推介活動。有笑話説,當年買了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的西方人,都變成了有錢人,而現在再大肆購買這些當代藝術品的,都是中國的有錢人。

規範的市場建設以及政府支援、愈來愈多高品質的參展畫廊、龐大的買家群,高額的藝術交易額,都讓香港毫無疑問地站在了亞洲藝術交易市場第一名的位置。或許接下來香港應該抓緊做的,或許就是如何更好地培育和推廣本土藝術家,把香港的藝術作品帶入整個市場中去,成為真正的藝術之都。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蘇富比珍稀蔬菜拍賣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