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水太深 古玩市場該管管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11 11:31:36 | 文章來源: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如今的古玩藝術市場,最常見的“杯具”既不是買貴了,也不是賣便宜了,而是興衝衝地用真錢換回一堆假古董。一個業內公認的事實是,經過近30年的淘洗,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古玩藝術品,九成以上是贗品。

日前,在北京某知名拍賣公司舉行的春拍預展會上,該公司一負責人被問及拍品是否保真時,其委婉地表示:“行業內講的是‘流傳有序’。”業內人士指出,所謂“流傳有序”,是指器物流傳過程清晰,有證可考、有據可查。我國拍賣行業歷史不過十多年,“流傳有序”根本無從談起。該拍賣公司一味強調“流傳有序”,只是為了回避拍品的真假問題。

有市場人士指出,我國古玩市場的制假、鑒假、售假,已然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贗品充斥市場,甚至暢通無阻,與古玩鑒定行業混亂不無關係。

那麼,導致如此亂象的原因是什麼?記者了解到,一方面在於古玩鑒定隊伍良莠不齊,缺乏權威的鑒定機構;另一方面,當前相應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行業處於壟斷狀態。

更有藏家直言,如今的鑒寶,多數是一些商業行為。一些鑒定機構明確規定,按估價的10%收取鑒定勞務費,估價越高,收費越高。而一些所謂的鑒定專家,直接充當古玩交易的説客,兩邊通吃。

此外,還有一些機構聘請一些所謂的“義務鑒寶”行家,在古玩交易現場輪番出現,向無所適從的藏家主動“推薦”寶物。而還有一些“證書專家”,給錢就開證書,對他們而言,無論真品還是贗品,越多越好。據透露,市級、省級、國家級相關協會甚至大型博物館的鑒定證書,只要出500元至2000元,就能搞到手。

不過,相關部門還是試圖規範亂象叢生的藝術品市場。今年7月1日,我國首部拍賣行業規範——《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全面實施,內容包括文物藝術品拍賣從拍品鑒定、展示到拍賣的全過程,內容直指當下古玩藝術品市場“拍假”和“假拍”現象。

文物鑒定家南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導致古玩鑒定行業混亂的根本原因,是相關法律法規空缺,並由此引起的鑒定資質認證混亂、鑒定行為缺乏規範、鑒定者不需要為誤鑒行為負責等問題。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青銅器拍賣:墻外花正香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