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拍會上,一些文化名人的手跡頗受青睞。香港蘇富比春拍中,眾多名人書法作品以高價落槌,胡適的書法立軸《自提小照》估價5萬至7萬港元,成交價則達到了122萬港元,林語堂的《浮生半日閒》也從4萬拍至30萬港元。而在嘉德春拍中,于右任的138件作品百分之百成交,作品平均單價超過30萬元。7月初舉行的西泠春拍中,“近現代名人手跡專場”張充和先生的手跡和她收藏的數十件文人墨跡尤為引人注目,成交價基本達到估價的10多倍。據悉,許多書法收藏界的大牌都是衝著這個專題而來。
“文如其人”進而“知人論世”。透過這些名人手跡來解讀名人,無疑會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我與張充和先生有同鄉之緣,她是吾皖學界的前輩,她曾先後為我的拙著《聽雪集》和《管領風騷三百年》題寫書名。先生1913年生人,如今已97歲高齡,雖然她多年生活在海外,但隨著她先後在蘇州和北京舉辦個人書畫展覽以及她的題字集《古色今香》等書籍的出版,中國的文化界對她已漸有了解,她不僅是張家四姐妹中也是那個時代“閨秀學人”的碩果僅存。
關於張充和先生的書法,白謙慎曾有詳細的敘述:“她五歲開始學書,初以顏字打基礎,後兼學諸家,于隸書、章草、今草、行書、楷書皆有所擅。少年時,便為人作榜書。二十多歲時所作小楷,氣息清朗,格調高雅。流寓重慶時,在沈尹默先生的建議下,研習漢碑、墓誌書法,書風轉向高古。今天已是九十七歲高齡的她,不復登臺表演崑曲,也很少作詩賦詞,但依舊每日臨池不輟。”(《張充和的生平和藝術》)
同在美國的張充和先生的同鄉余英時先生在《張充和詩書畫選》所作的序中説:張充和“自童年時期起便走進了古典的精神世界,其中有經、史、詩、文,有書、畫,也有戲曲和音樂。換句話説,她基本上是傳統私塾出身,在考進北大以前,幾乎沒有接觸過現代化的教育。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只有極少數世家——所謂‘書香門第’——才能給子女提供這種古典式的訓練。”
此次拍賣會上張充和先生的書法作品只有一件,1993年10月下旬,張先生和她的丈夫傅漢思訪問鳳凰,祭掃沈從文墓,登山臨水,緬懷故人,因作《望江南》五首。這是一件絹本小楷作品,詞美書妙,可以説是張充和先生的一件代表之作,因此成為了這個專場眾多喜愛張充和書法者們所熱追。從一萬元起拍最終30萬元落槌,我雖“張迷”,終也望洋興嘆,失之交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