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廣東2010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北方競買者南下淘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09 16:49:36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張大千的《人物》以90.2萬元成為拍價最高的拍品

徐悲鴻的《駿馬圖》,成交價是88萬元

宋文治的《潑墨山水》成交價30.8萬元

廣東省拍賣行有限公司日前舉辦了“廣東省拍2010文物藝術品拍賣會”,此次拍賣包括書法、國畫、油畫、玉器、紫砂等共373件拍品,其中書畫仍是拍賣熱點。據介紹,這次拍賣的成交率達70%,初步統計拍賣總額在一千五百萬元左右,“這超出我們預期800萬到900萬元的成交額”,但分析人士也指出此次拍賣呈現出“北派書畫受捧,本土畫家相對遇冷”的現象。

拍賣結束後,本報記者就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現狀、廣東藝術品拍賣在全國的地位以及本場拍賣會的特點採訪了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會長、廣東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廣東省拍賣行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敏和廣東省拍賣行有限公司藝術總監何偉才。

關山月《雙清圖》現場流拍

北派書畫受捧,本土畫家遇冷

廣州日報:我在現場看到廣東省拍組織的這場夏季藝術品人氣很旺,交投活躍,具體情況到底如何?

雷敏:這場拍賣會確實人氣很旺,交投活躍。你看椅子都不夠,有一百多人都要站著。吳冠中、張大千等眾多名家的作品都拍了出去,而且許多拍品形成了你爭我搶的態勢。據粗略估計,這場拍賣會成交額約一千五百萬元,成交率有70%左右。

廣州日報:這次拍賣有一些令本土藝術家感到意外的現象,例如北方畫家的拍品比以往受熱捧,有什麼原因嗎?

何偉才:是的,這次拍賣的競買人很多是來自北方的,剛才提到,廣州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還不到全國藝術品拍賣總額的3%,這個數字在一定程度上説明廣東的藝術品價格是相對便宜的,很多北京、上海等地的買家來廣東淘寶,而在這些競買人的心裏,北方畫家的作品當然更受認可些。最出乎意料的是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的《雙清圖》竟然在拍賣現場流拍,但這只能説是此次北派書畫受捧,本土畫家相對遇冷,因為還有許多本土藝術家的小幅作品都受到競價熱買的。

廣州日報:這次拍賣上,多數競買人對幾千到幾萬元的拍品表現更為積極,好像超過10萬以上的就相對較少有人出手,這是目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普遍現象嗎?

何偉才:目前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呈現兩頭尖中間寬的態勢,像幾百塊的拍品和上百萬的拍品買家都相對較少,因為幾百塊的東西現在幾乎都不具有收藏價值。中間段落是幾千到幾萬元的價位,這是目前中國大眾普遍易接受的價位。

這次張大千的《人物》以90.2萬元成為拍價最高的拍品,緊隨其後的是徐悲鴻的《駿馬圖》,成交價是88萬元。由此可以看出,這次拍賣是中拍,我們計劃在今年下半年組織一次拍品價格在百萬元以上價位的大型拍賣會。

廣東藝術品拍賣現狀

總額不足全國的3%

廣州日報:從中國拍協目前所掌握的情況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態勢如何?

雷敏:文物藝術收藏品拍賣在中國方興未艾,並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速向前發展,中國已經成為美、英之後全世界最重要的藝術市場。市場活躍買氣旺盛,高價拍品層出不窮,成交紀錄屢屢刷新,這幾句話可以説是藝術品拍賣市場最好注腳。

2009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212.5億元,2010年上半年的成交總額就達到了160多億元。在總體趨勢走好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中,中國書畫表現得尤為突出,受到廣大藏家的競相追捧。中國嘉德2010春拍會上,中國近現代書畫首次突破單件價格億元大關——張大千《愛痕湖》以1.008億元刷新紀錄,成為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的里程碑。

廣州日報:那麼廣東的藝術品拍賣又是一個什麼情況呢?有些什麼特點?

雷敏:廣東省藝術品拍賣與全國的形勢是一樣的,都走在上升軌道之中,2010年的春拍,廣州嘉德的成交額達到2.4億,其中張大千的一幅荷花拍到了2千多萬,都創造了廣東藝術品拍賣的新紀錄。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廣東藝術品拍賣與全國領先的藝術品拍賣地區的差距,這與廣東經濟的發展是不相稱的。

2009年,全國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212億,而廣東只有不到5億,只佔全國藝術品拍賣總額的2.4%。這也與我們廣東是全國的拍賣大省的地位不相稱的。這説明廣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希望廣東的拍賣企業抓住機遇,積極佈局,爭取做大蛋糕,在全國藝術品拍賣中爭得自己應有的地位。

藝術品拍賣

拍賣文化,收藏知識

廣州日報:您説過“藝術品拍賣是拍賣文化,收藏知識”,這句話如何詮釋?

雷敏:這句話是我們搞藝術品拍賣的體會,作為廣東省拍賣行業的龍頭企業,我認為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響應建設文化強省的號召,為國民藝術教育普及活動,從經濟的角度將文化滲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做點分內事。

書畫的本質是一種裝飾品和消遣品,它的出現原來是作為墻壁補白裝飾用的,現在人們肯出鉅資購買它,主要是因為人們看中了它背後的歷史文化意義。徐悲鴻的《放下你的鞭子》能拍出高價,主要的是人們重視其反映的歷史,徐悲鴻的馬一直得到收藏家的追捧,除了他馬畫得好外,還在於他的馬代表了民族的一種精神。

像我們這場拍賣會中101號沈鵬老師的書法拍品,是北京中國文聯的一個工作人員來競拍走的。他當天從北京坐飛機來,競投到這幅和尉天池老師的另外一幅作品後又馬上坐飛機趕回北京。是他沒有沈鵬老師的作品嗎?錯,他本人是沈鵬老師的學生,他可以不花代價就擁有沈老師的很多作品,但他出大價錢來這裡競拍,是因為他尊敬老師,敬愛老師的墨寶,這是一種尊師的文化美德。又比如342號澄泥硯,得到了眾多藏家的追捧,價格差不多翻倍。有一個從上海來的收藏家,跟工作人員講:我當天不能來了,但我一定叫我外甥來競投。僅這個拍品,委託我們公司競投的就有三個人,為什麼大家都喜歡這個硯臺呢?因為上面有清朝著名詩人吳偉業的款。這就是拍賣文化,收藏的是一種文化精神,也是一種知識。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