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潑彩朱荷》屏風 (資料圖片)
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原名張正權,改名張爰,又名張季、張季爰,字大千,另號大千居士,以字行於世。張大千是具有世界影響的藝術大師,繪畫造詣高深,是近現代畫壇罕見的多面手,其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晚年吸收西方印象畫派的創作理念將潑墨潑彩技法運用於創作,創造了中國畫壇雄奇壯麗的新風貌。
20世紀80年代,張大千的作品率先進入了藝術品拍賣的國際市場。早在1982年紐約的藝術品拍賣會上,張大千的《荷花六條屏》就以7萬美金落槌。1987年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的《潑墨桃源圖》以170萬港幣成交,也創出了當時中國近現代書畫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
從1993年中國內地逐漸形成藝術品拍賣市場,至2010年4月數據統計,張大千參拍的作品共計一萬多件,成交率近61%,總成交額約29.8億元。2009年是張大千誕辰110週年,眾多拍賣行紛紛開展專場拍賣。北京匡時2009年春季《五百年來一大千——張大千繪畫作品》專場拍賣總成交額為4,565.12
萬元,成交率高達92.00%。而在2009年12月14日在北京匡時秋拍中,張大千的《瑞士雪山》拍出5264萬元,成為張大千新的全球拍賣紀錄。從這些我們不難看到張大千的作品一直是藝術市場的焦點,廣為藏家所青睞(價格走向見表1)。截至到2010年4月,張大千書畫作品全球拍賣前十位價格都已過千萬(見表2)
。
匡時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將張大千在書畫方面最大的成就概括為:集古人之大成,開自家面目,可以説是中國近代繪畫史上的“全能冠軍”。無論山水、花鳥、人物都可以和歷代繪畫大師匹敵,一直是藝術拍賣市場上的領軍人物。
張大千從敦煌歸來後,也就是20世紀40年代,其藝術水準處在巔峰狀態,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從目前市場情況看,這個時期的作品最受歡迎,既有堅實的傳統筆墨功夫,又有獨特的自家風範,既有大氣磅薄之勢,又有典雅雍容之美,可謂雅俗共賞。這一類作品目前的市場價格普遍較高,但是升值潛力仍然巨大。
早期張大千學習傳統,以摹古入手,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從臨摹到倣作,進而到作偽,特別是臨摹石濤和八大作品可以達到惟妙惟肖,以假亂真的地步,很多大收藏家、鑒賞家都難以辨認,在當時被傳為笑談。他的許多偽作備受推崇追捧,世界上許多博物館都藏有他的偽作,如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收藏有他的《來人吳中三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有他的《石濤山水》和《梅清山水》;倫敦大英博物館收藏有他的《巨然茂林疊嶂圖》等。近代拍賣場上也不乏張大千的倣古畫,1947年所臨王蒙《夏山高隱圖》在2008年的佳士得春拍上以677萬人民幣落槌,1948年所作《倣宋人山寺圖》更是拍出了1433萬的高價。張大千的倣古畫也是其藝術生涯裏的重要作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歷史價值。
40年代以後張大千在掌握紮實的傳統技法的基礎上,一改明清一味摹古、脫離生活的文人畫之弊病,開始創作了大量寫生記遊作品,別有情趣,特別是創作的青綠或金碧山水則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備受市場青睞。1946年所作《晚山看雲圖》立軸以1792萬的高價落槌,此圖于蒼渾之中透出明潔靈動的秀逸之氣,在構圖上,將景物與景物之間的距離拉開,雲蒸霞蔚,群山綿亙,天高水遠,境界開闊,給人以疏朗空曠的審美感受。正是其藝術上趨於爐火純青之期,而論此圖的描繪之精、功力之深,恰可作為這一時期的山水畫代表。同時期創作的工筆重彩花鳥畫,源出宋代院體,色彩豐富而細膩,自然生動。此類作品拍賣市場中也頗受追捧。
張大千的仕女創作主要採用鐵線描,既有古代仕女畫的遺風,又結合寫生,把眼中所見的名伶妙婦姿態風韻刻入畫中。他在仕女畫上的成就一直以來很少有人能超越,他成功地刻畫出了仕女的神色之美,美得淋漓盡致,很多人看了他的仕女圖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比起他自己的山水和花卉,張大千的仕女畫顯得更加生動真實。2004年蘇富比秋季拍賣會的《摩登仕女圖》創出了655.84萬港幣的仕女畫成交紀錄,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2009年秋拍《修竹仕女》成交價格也高達人民幣347.2萬。
著名的收藏家林百里就是張大千仕女圖的癡迷者,花費了上億元收藏張大千的仕女畫。2004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時,張大千在1945年創作的《摩登仕女圖》立軸其買家正是林百里,這也使得近年來“仕女”題材成為了拍場上的“寵兒”。
60年代以來的作品,屬晚期作品,風格大變。1966年,張大千赴香港訪友,觀看了聖保羅畫展。據門人林建同説,此次香港之行,甚有啟發,其後“作風大變,潑墨潑彩,大行其道”,畫面上潑墨潑彩則逐漸加重,成為最為主要的創作手段之一,潑墨潑彩的面貌在此一時期終於形成。潑彩作品是拍場上爭相競拍的珍品,其在1975年創作的《潑彩朱荷》屏風,在2002年秋拍中就以2022萬港元成交。他的潑墨、潑彩畫,把色與墨相融相間,將半抽象與寫意的具象畫法融為一體。在傳統潑墨法的基礎上借鑒抽象表現主義的技法,始創以大面積潑墨、潑彩為主要特色的新面貌。自1993年至今,拍賣市場上的最高價多為其潑彩作品。拍賣場的不俗表現也使得收藏者對此類作品信心倍增。
《瑞士雪山》尺寸達174×344cm,是張大千于1965年在南美創作的,全幅作品揮灑在丈二匹的日本素絹上,這幅作品超乎尋常,姿態變幻莫測。該作品在拍前就已吸引了大量買家的目光。張大千的潑彩畫風,其弟子何海霞能繼其志,有不俗表現。
張大千的繪畫精品大多是在大型拍賣市場中流通的,這與他的性格有關。從年輕時,他就是一個生活態度浪漫、追求自由的藝術家,他的一生都是天馬行空,揮金如土。因此,他要不斷地舉辦畫展,通過出售畫作來保證他高品質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各個時期的精品出現在國內外的拍賣會上。潑彩作品在90年代一度攀升,後受東南亞經濟危機的影響,價格表現不夠活潑。目前,隨著大陸經濟的崛起,這類作品價格重新升溫。由於張大千作品數量多、價格較高,所以贗品也比較多,私下渠道購買,如果沒有專家把關,風險較大。通過誠信度較高的大型拍賣等公開的方式來收藏張大千的作品是一個比較順暢的途徑,可以充分了解藏品的來源、渠道、出版情況等,而購買這類作品則更有收藏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