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吳昌碩畫作拍場“捉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06 17:14:18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吳昌碩 桃花

吳昌碩 丹霞圖軸

説起吳昌碩,海內外廣大書畫愛好者對其再熟悉不過了。他是一位在繪畫、書法、篆刻上取得突出成就,對後世産生深遠影響的多能大師。吳昌碩的作品在近百年來一直深受各地藏家的青睞。

筆者注意到,在近些年較為火爆的藝術品市場裏,以各種手法或舊或新製作的吳昌碩畫作贗品客觀上居世面所流通“吳昌碩作品”的多數,其中以克隆性質作偽的成品所佔的比例最大,幾乎在各地各拍賣行舉辦的每一場次書畫拍賣會上都可以看到其蹤影。雖説該類型偽作欺騙性較強,但只要我們能在某正規(區別於許多動機不純的)出版的畫冊中將所涉及到的真跡母本找出,那麼指認當局書畫係偽作就好比是捉賊見“贓”了,此類事例如今近乎于比比皆是。如這幾天筆者就又在一拍賣圖錄目睹到,在北京某拍賣行春季第22期拍賣、編號“中國書畫(二)”271拍賣品圖1這件吳昌碩《桃花》圖就不是真跡,它是一件徹頭徹尾的“相對克隆”(一種今古常見的書畫作偽方式)偽作。此畫倣自該畫家多次出版于各種版本畫集中的作品——《丹霞圖軸》圖2。觀圖2原作可謂是技高藝絕,令人眼前一亮。此原作的筆墨功力十分深厚,用線力透紙背且生動自如;章法也編排得非常理想,畫面組織結構顯得鬆緊有度,滿盤皆活。明白人瞧一眼便知它一定是由畫家本人一氣呵成的、達到神完氣足較佳境界的好作品。一比較拍賣場上這件圖1畫作那“落差”可就大了:它處處筆墨缺乏厚實和沉穩度,行筆很不貫氣,呼應不起來;畫面組織與表現對象的造型都小有走樣,嚴謹性與藝術性均不如其母本原作。尤其是偽作畫面下方的一截樹枝與題字右邊一段款字被造假者人為刪除後使整件畫作的章法品質大打了折扣,或説這便是此偽作最容易被我們感覺到的漏洞所在。另筆者還看到這樣的細節,北京的這家拍賣公司還專門將圖1做為該“中國書畫(二)”拍賣專場圖錄的封面,並在拍賣圖錄中對此拍品做了“出版:《吳昌碩集》第13頁,太平洋圖書公司,1972年。附出版物複印件”的特別注解,其意無非是想説明該畫的“分量重”。

總結鑒定吳昌碩及其他名家作品真偽的經驗教訓,筆者以為我們對任何一件署名作品的真偽鑒別都只能去重點把握與當局作品“內在要素”有關的筆墨、造型、總體氣息及思想性這些內容。從證偽與説理的角度而言,我們當然還需要博覽群書(和書畫作品)。除了作品的“內在要素”,一切作品外在的所謂“出版物”或拍賣行的重點推介都並不能説明某件書畫的真偽屬性。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