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通脹來了,買房?買金?或者買藝術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05 11:18:38 | 文章來源: 頂層

 

五月的第一週,中國人最關心兩件事,一個是徹夜歡騰的世博,一個是連日走低的房價。官方數據顯示,自4月26日新“國十條”全面實施到5月5日的十天裏,北京已有20個樓盤成交量為零。上海、深圳、重慶、杭州等城市住宅成交量環比下降均超過50%,個別甚至超過90%。即便資金充裕的開發商仍在僵持房價,房市敏感顯然已牽筋動骨,今後不論政府有多少稅收依賴房地産,資本都很難再像投機時代那樣輕鬆擴張了。

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的壓力正日夜緊逼熱錢接下來的流向。當前股市顯然不是一個好去處。5月8日因華爾街操作員打錯一個字母而引發的暴漲暴跌,便讓無數人在五分鐘內損失慘重。

5月9日國際金價以1208.20美元/盎司收盤,同比環比均增長穩健。然而只有比對通脹率才能發現,金價在1990至2008的十年間平均增長了4.75%,而中國CPI卻平均增長了5.02%。即便金價恒漲也沒能跑贏持續走高的CPI。購買黃金的傳統對策也未必能有效抵抗當前人民幣的對內貶值。

那麼,不願坐以待斃的資金何去何從?虛炒農産品,或者擠兌美元嗎?這一類勢必助推惡性通脹、消耗外匯擾亂金融的投機作法,必然受到政府嚴厲打壓,更加不可涉足。

事實上,社會發展遭遇經濟危機已是歷史規律。風暴過後,有人破産,有人暴富。危機也是一次重新洗牌。在專家的投資建議中,藝術品均被列為通脹形勢下投資組合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早在1955年,美國《財富》雜誌便預言“藝術品將會是世界上最賺錢的投資。”雖然每一次經濟衰退都給藝術品市場帶來了不小的震動,但藝術品價格起落和經濟興衰並非完全同向。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濟蕭條,七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的兩次石油危機,世紀中另外的幾次經濟不景氣,的確讓富商巨賈和藝術品投資人,在面對國際生産量、消費力、股票和債券市場全面下跌,利率、失業率和通貨膨脹驟增之時,無錢也無心購買藝術品,一定時間內導致了全球藝術品市場價格滑落。

但部分眼光敏銳的人,在危機發生之時便已經察覺到藝術品是一個既能保值又能長遠獲利的投資途徑。1975年《今日世界報道》發表了著名市場分析師皮克經過長期數據研究與市場分析之後得出的結論:“預防通貨膨脹的最佳投資方式是購買法國印象派繪畫,因為在道瓊斯指數平均上漲38%的情況下,法國印象派繪畫的價格令人震驚地上漲了230%”。事實證明了這位資深投資顧問的判斷,法國印象派作品在此後的數次經濟危機中一度成為表現不凡的硬通貨。八十年代初期世界經濟復蘇,數以百計因銀行、股市、房地産暴漲而一夜催生的財閥,開始不約而同地追捧藝術品。

因此,1975年以後,國外許多銀行紛紛開始將收藏品作為資産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借此規避金融市場風險。德意志銀行在30多年中收藏了以當代藝術為主的56000余件收藏品,而瑞士銀行、英國富林明投資銀行、義大利聖保羅銀行,亞洲地區的新加坡大華銀行、泰國泰華農民銀行、中國台灣玉山銀行等金融機構也一直進行著收藏投資。德意志銀行將其龐大的藝術藏品陳列在遍佈65個國家的850家分行裏,管理層認為“這有助於銀行員工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同時還可以支援藝術家的創作。”

總體上,藝術品投資是一個長效投資方向。不論如何,面對一個不動則被動,妄動則慘痛的時段,投資藝術品,同樣需小心入市。根據國外經驗,企業投資藝術品的總規模不應超過企業總資産的10%,同時,還應把不動産除外,量力而行,謹慎接盤。在藝術品鑒別.、選擇的關鍵環節,更需作深入研究,或者尋求藝術顧問的專業指導。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