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認清市場形勢,警惕藝術收藏陷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20 19:56:09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景乃權 姚國峰

隨著藝術品收藏的升溫,全國各地電視臺開辦的藝術收藏類節目也越來越多,主要有央視2套的《鑒寶》、河南衛視的《華豫之門》、鳳凰衛視的《投資收藏》、廣東電視臺的《盛世話收藏》、昆明電視臺的《盛世典藏》、成都電視臺的《成都商行·西部珍藏》等。顯然,在藝術消費走向大眾化的年代,藝術品收藏也越來越趨向大眾化。藝術品投資已開始成為繼股票、基金、房地産、黃金等投資品之外的另一項重要投資。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説,藝術品收藏大眾化是歷史的必然趨勢。2009年,中國GDP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逆勢增長8.7%,每人平均GDP達到3600美元左右,東部發達省份諸如浙江每人平均GDP更是達到6500美元;2009年全國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8%,達到17175元人民幣。2009年中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降低到37%和43%左右,我國居民總體上已經進入小康消費階段。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帶動了吃穿住行等日常消費,而且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有餘錢參與文化藝術方面的消費。精神文化消費佔人們日常消費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從世界主要發達國家藝術收藏發展歷史來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們生活水準的大幅提高是藝術收藏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而中國目前就處在這個轉型的拐點上。在我們的調查中,就有高達57%的被調查者表示非常關注藝術市場的行情。但是,調查結果也表明,我國的藝術市場依然存在著法規缺失、監管缺位,媒體和評論家虛假炒作以及盜版、贗品盛行等諸多問題。因此,普通大眾在參與藝術品收藏的過程中除了不斷提高自身欣賞和鑒定水準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遠離投機,讓收藏成為一種愛好。

藝術品雖然和其他商品不同,但是也離不開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的規律。一件藝術品的價格短期內雖然有可能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某些人為因素而大幅走高,但是長期來看它將回歸到正常的水準。即使是作為中國當代藝術領軍人物張曉剛典型風格的《同志系列》作品,在2009年香港蘇富比秋拍的成交價也僅為854萬港元,不到2007年高峰期的一半。由此可見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泡沫之大。在流動性普遍過剩的今天,藝術品和其他投資品一樣很容易産生泡沫,因此,藝術品收藏者不應該盲目追高,而是應該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作品,從而避免市場火爆時,“藏家遍地開花”,市場蕭條時,“藏家遍地開溜”的情況。真正的收藏既是一種價值投資,更是一種藝術愛好,即使藝術市場巨幅波動,收藏者也會處之泰然。

2、量力而行,以收藏新興藝術家作品為主。

已經成名藝術家的作品動輒幾百上千萬,作為大部分中産階級和工薪階層來説根本無力收藏。而且高價作品往往已經得到行業和大眾的認可,增值潛力也相對有限。因此,對於普通大眾來説,花幾萬元購買一些新崛起的新生代藝術家(如著名藝術院校的畢業生,獲過某些大獎的青年藝術家等)的作品,升值空間相對大一些。如張曉剛曾在昆明市歌舞團當美工,莫裏斯曾在火車上燒過鍋爐,唐納德·賈德曾是鐵道扳道員,隨著他們的成名,他們的作品價格也水漲船高。當然,在收藏時選擇那些真正熱愛藝術創作的藝術家至關重要。在我們的調查中,僅有35%的被調查者從事藝術創作是因為興趣使然,有高達27%的被調查者認為藝術創作僅是為了工作的需要或是滿足大眾消費的偏好。如果收藏者選擇的藝術家一旦迫於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放棄藝術,那收藏的該作品價值被認可的機會就很小了。很多新興的藝術家在初期為了藝術不斷拼搏不斷努力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筆值得收藏的精神財富。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