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亞洲當代藝術——當代藝術的市場信心和動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11 09:13:3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亞洲當代藝術市場日益壯大,主要是因為區內需求持續上升,並有更多國際藏家參與競投,可見跨類別、跨文化的購藏活動正日趨活躍。

亞洲當代藝術的市場進一步整合和鞏固,從本土擴展而為區域、國際化的市場,持續吸引國際藏家參與競投,也更加促進了亞洲區內亞洲藏家跨類別、跨區域、頻繁的購藏活動。中國藏家購藏印度作品、又或是印度尼西亞藏家購藏中國作品、台灣藏家購藏日、韓作品等等,都成為了普遍的現象。

高踞 11月當代中國藝術拍賣榜首的,是曾梵志的《無題 (醫院系列)》(估價:800-1,200萬港元),成交價為 1,910 萬港元 (245 萬美元)。作品深具代表意義和歷史價值,是藝術家開始「假面」系列前的告別作品,作品既包含有早期「肉」和「醫院」系列的主題特色,滲透了後來「面具」系列強烈的表現筆觸和藝術風格,展示了曾梵志創作的轉折歷程。

名家精品一如既往締造拍賣佳績,而新進藝術家亦同樣吸引市場的注目。印度藝術家Anirban Mitra;日本前原冬樹、金田勝一;南韓李炳虎;活躍于歐美、台灣的李真等藝術家的作品便都一一在5月春拍及11月秋拍刷新個人最高拍賣紀錄。

佳士得的亞洲當代藝術日間拍賣,網羅、整合了中國、日本、南韓、印度等各大文化區域的當代藝術作品。拍品的主題、風格和媒材應用,都更為多元化,品類紛陳,令人目不暇給,在拍賣預展前吸引不少人士參觀。各個文化區域的藝術作品,彼此之間又有高度的相似性和連接性,互相呼應,充份呈現出亞洲藝術的深厚內蘊及發展潛力。

「作品來源及範疇較晚間拍賣廣泛……最為熱賣的作品,不只以中國為限,也包括印度、日本、南韓等地的藝術作品。」(2009年12月1日《Art Info》)

 

日本當代藝術的藏家顯著增長

日本、南韓當代藝術也轉趨活躍和增長。美籍日裔藝術家寺岡政美《修道院 / 維納斯與教皇的試煉》便在 11月的秋拍,以破紀錄的 480 萬港元 (621,780美元) 成交。寺岡政美的題材以針砭時弊為主,風格奇幻瑰麗,融合東西美學傳統和文化主題,作品廣為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等收藏,但卻從未有重要作品推出拍賣。第一次躋身國際拍賣舞臺,便締造了驕人的拍賣成績,引來場內數字買家交替競投,説明亞洲當代藝術藏家品味日趨講究,不惜斥資重金購藏心頭好。優秀的本土及日、韓藝術作品能躋身國際市場,同時地吸引國內的收藏族群,在國家內需及國際需求交相刺激下,日、韓藝術市場自然被帶動起來。

 

市場趨勢與中國藏家的增長潛力

「內地收藏家的購買力持續高企。據佳士得透露,與 2008 年秋季拍賣相比,中國買家的數目已增加超過一倍。」(2009年12月1日《Art Info》)

亞洲當代藝術種類繁多、價位多層化,為買賣雙方締造無窮機會。除了蓬勃的拍賣活動外,私人買賣的查詢也甚為活躍,可見眼光獨到的買家對環球當代藝術市場甚為憧憬,市場需求強大。長遠來説,隨著亞洲區經濟實力的提升,藏家群體也會持續增長,對當代藝術作品的需求變得殷切,作品價值便會隨之上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