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藝術品市場是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度過的。實事求是地説,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受到了金融危機的波及,價格下降,成交率降低,成交量萎縮,雖然二級市場拍賣行成交的資金總量在2009年有所上升,但也不能説明拍賣業未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這是因為:一,少數大拍賣行的業績特別是秋拍雖然是上升的,如果沒有金融危機的影響是否其成交業績會更大?二,拍賣行的數據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值得推敲。三,如果統計下全國所有拍賣行的業績,看看是升還是降,若能以此數據來説話倒是值得分析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拍賣業復蘇的跡象已十分明顯。一級市場的畫廊、博覽會、古玩城以及藝術産業基地等其銷售是不理想的,市場表現得清冷。儘管如此2009年藝術品市場也有值得關注和冷靜分析之處。
金融危機中藝術品市場的萎縮促使藝術家走向理性的回歸
2008年下半年以後,藝術品市場在金融危機衝擊下,市場逐步走向了萎縮。無論是體制內的畫家,還是體制外的畫家,亦或體制間的畫家,畫都不好賣。即使能賣的,價格也要下降。“當代藝術”的油畫首先在國外市場受到打擊,幾乎無人問津,國內市場也就跟著冷落了“當代藝術”。由於中國外貿出口首先受阻,金融企業放貸變得謹慎,企業集團或企業持股人流入藝市的資金大量減少,保住企業生存成了第一要務。與此同時企業員工收入也大幅下降,不裁員成了企業的最大愛心,工資、獎金待遇嚴重下滑就在所難免,個人收藏購買藝術品便不再列入個人投資的議事日程。由於當代畫家的畫賣不出去,從而促使藝術家們進入冷思考階段,同時亦可抽出時間畫一點好畫。沒有靜心,便沒有好畫。另一方面不少畫家在思考自己的創作方向,是回歸傳統,還是繼續搞快餐文化;是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和創作風格,還是跟著市場走,成了大多數藝術家理性回歸的現實思考。在金融風暴衝擊下,藝術品市場也在大浪淘沙,那些脫離傳統,在空中樓閣中搞出來的藝術作品,最終會跌入海底,儘管不少人玩弄著“創新”的字眼,提出西方的觀點。
我們高興地看到,在金融危機衝擊下,一些有志的畫家極力調整自己的創作心態,為重新確立一個原生態的創作激情而苦苦修煉:一些有為的畫家,不追求大展上是否會獲獎,不取悅一些評委的好惡,不聽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説東道西,靜下心來,讀書作畫,習字臨摹,寫生創作,深入生活,吃苦耐勞,堅持為人民而創作。
一級市場的清冷,一方面是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藝術品質不高所決定的
一級市場的清冷不但表現在畫廊的清冷,而且還表現在藝博會、古玩店、古玩城以及全國一些美術示範基地。清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收藏家變得更為理智,集中財力於真、精、稀的東西,因為這些非常精貴的藝術珍品才有保質增值的功用,企業以後再遇到困難時,往往也指望這些藝術珍品賣出好價格。所以,一般大收藏家並不關注于一級市場的買賣,一級市場表現出的清冷也有藝術品質不高的原因。傳統意義上的畫店和實行代理制的畫廊成功者少,失敗者多,維持生計者多,發展擴大者少,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那些有背景、有財力支援的畫廊日子可能比較好過,而單純靠單打獨鬥支撐的畫廊沒有五年十年的誠信經營和良好服務的歷史日子比較難過。畫家技藝的下降,畫家違反代理協議暗地裏的銷售,又使畫廊進入進退兩難的無奈之中。畫廊生意比較好、能維持正常運轉、且有盈餘則還能堅持,若資金鏈斷裂,矛盾便會尖銳起來。2009年保守估計,歇業的畫店、畫廊有30%以上。古玩城內的若干古玩店,那些有特色、講誠信、有老客戶的生意會好一些,而新入戶的、缺少經營策略的日子會比較難過。維持古玩城興旺固然與租金、管理有關,但是沒有特色、沒有準確的定位、沒有好東西的古玩城是難以長時間支撐的,這是擺在全國各地古玩城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2009年不少大城市的古玩城顯得冷清,唯有到了週末借跳蚤市場的人氣方有點活力。跳蚤市場上確有一些走鄉竄戶收古董的人,他們自己也不十分懂,偶爾跳蚤市場也會有一點好東西,所以不少人逛跳蚤市場是碰運氣看看能否撿漏。隨著社會資訊化程度的提高,“漏”是愈來愈難撿了,唯有真金白銀方能買到好貨,而2009年人們的理智和金錢的減少,使得古玩城和跳蚤市場玩的人多,下手的人少。
分佈在全國的一些藝術聚集區、文化部和中國美協命名的示範基地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也步履艱難。北京的798面臨著原創藝術與商業化市場的磨合問題,加上租金上調,導致藝術家進退兩難,“謀生”和“追求”産生了矛盾,加之銷售的不景氣,使798也漸漸失去往日的光輝。名噪一時的全國大芬油畫村示範基地也因複製的油畫在國外找不到客戶而讓許多畫家、畫工背起行囊到別處謀生。全國五個美術文化産業示範基地都或多或少面臨著人才、資金、發展的諸多問題,處在進與退的十字路口。是政府扶持繼續發展,還是尋求外來資金進入,還是自生自滅,形勢比較嚴峻。體制和市場的矛盾、文化産業的扶持和精品工程的矛盾、人才和發展的矛盾、文化藝術的發展規律和急功近利的矛盾,都顯得十分清晰。
2009年拍賣業熱鬧非凡似乎提早進入了經濟復蘇期
在一級市場清冷的同時,我國一些大拍賣業似乎是熱氣騰騰,亮點頻現,高價聲一浪高過一浪。首先人們會問既然藝術品市場也受到了金融危機的衝擊,為什麼在春、秋兩季的拍賣中還會有較好的表現,拍賣業績比同期有所上升?這是因為國內很多企業在受到金融危機的打擊之後,一些從事以國內貿易為主,計劃向海外發展的企業不得不放慢海外的投資。一些民營企業和少數富有人群擔心國家寬鬆的信貸政策和刺激經濟的所有計劃會導致人民幣變相貶值,産生通貨膨脹。不少熱錢涌進拍賣業是導致拍賣業績反升不降的主要原因。可以説房地産業和製造業中的部分資本轉移到了藝術品市場,由於藝術品市場中“國寶級”和“真、精、稀”的商品數量有限,所以只要很少的轉移資金即可掀起藝市大浪。拍賣業似乎已進入經濟復蘇期。
1、國內一些大拍賣行資金流入量明顯增多,業績比2008年春、秋二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以2009年春、秋二拍為例。2009年春拍第一階段流入“大拍賣行”的資金已達16.5億元,比2008年秋拍多出4.6個億,秋拍中資金流入更為明顯,至2009年12月中旬“大拍賣行”成交資金已達80億元,遠遠超過春拍。舉例來説,北京翰海春拍中流入資金為3.496億元,而秋拍佔有資金已達10.55億元,是春拍的3倍,中國嘉德秋拍成交業績達15.33億元,幾乎與春拍大拍賣行整個業績相等,難怪王雁南説是歷史上“最好的一次”。
2、精品、珍品、禦品紛紛亮相成交。面對金融危機,國內各大拍賣行紛紛調整策略;減少上拍數,嚴把品質關,克服困難,組織精品。正因為如此迎來眾多收藏家、投資者的青睞。八大山人的《倣倪瓚山水》匡時春拍中以8400萬元成交,沒有幾個月中貿聖佳秋拍中清徐揚手卷《平定兩域獻俘禮圖》以1.34億元成交,緊接著,保利秋拍吳彬《十八應真圖》以1.69億元天價成交,成為歷史上最貴的中國畫。當代工藝美術家的作品在2009年亦有尚好表現,如景德鎮王錫良的粉彩瓷板、顧景舟紫砂壺、牛克思雞血石雕以及眾多玉雕作品都以較高的價格成交。高價聲中到處是喜氣洋洋,似乎2009年拍賣業未曾經歷金融風暴,當然,那些中小拍賣公司就沒有那麼紅火了,因精品少,人才匱乏,資金不足,還有社會信譽度不高,不可能帶來輝煌業績,成交價格也不會高。例如,就拿社會信譽比較好的南京正大來説(以明清傢具為主),比較2009年秋拍的成交價,明顯低於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而且表現的幅度還比較大。更不要説那些小的拍賣行了。一個高價的誕生除了拍品本身的品質外,還涉及到拍賣行的信譽度、管理模式、市場運作,甚至經營者的人品、拍場機遇等等。
在金融危機衝擊下,面對冷、熱不均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投資者也更加理性化。在金融危機中人們更加看到了“現金”的價值,對於投資藝術品變得更為現實和謹慎。首先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什麼樣的藝術品值得投資即物有所值?第二,投資某藝術品是否會有較大的增值空間?第三,將來在缺錢用的時候能否兌現?在2009年,我們看到了許多收藏家和投資者的理性化做法。事實一,人們的收藏目光更集中于高端藝術品,且具有升值空間的。舉例來説。上海收藏家劉益謙先生在2009年秋拍中以8578萬港元(折合人民幣7548萬元)拍進清乾隆禦制紫檀木雕八寶雲蝠紋“水波雲龍”寶座。一般人認為此拍品價格高,已無升值空間。眾所週知,西方的古典傢具大多是吸取明清傢具的工藝而改建的,從藝術角度考慮中國的明清傢具其價值要超過歐式古典傢具,但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齊本德爾裝飾櫃以2700萬英鎊成交(折合人民幣2.7億元),創下了世界拍賣紀錄,從這一點上看中國的明清傢具一直深受外國人喜歡,對於精品來説仍有較大升值空間,故上海收藏家收入囊中必定是非常謹慎的,也是十分精明的。同樣,在2009年高價成交的一些其他拍品,對於藏家來説絕非一時衝動或跟風冒進的草率行為。事實二,人們更重視無名的藝術家的成長和他們的作品。在全國愈來愈多的畫廊不再吃進官大地位高的藝術家的作品(除非有下戶接盤),一來佔用資金多,二來假畫多,因此風險相對較大。不少畫廊熱心經營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價格低,走得動。上海拍賣了1000張年輕藝術家的原創作品,以300元起拍結果全部成交,每幅作品從幾百元到一、二萬元不等。這説明瞭投資者較為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