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藝術市場

藝術品精品越來越難徵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04 23:07:54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文/潘潔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瀚海三大拍賣行陸續舉行預展,不管是展覽規模、作品品質,還是參展人數,其火熱程度可見一斑。業內人士預測,今年秋拍勢必會抹去金融危機給市場留下的陰霾。然而,無法忽視的一點是,藝術品市場繁榮中又夾雜著眾多混亂,並且缺少藝術品市場應有的規範。

秋拍預展“下功夫”

一直以來,古典藝術精品徵集是令各拍賣行頭疼的問題。但是此次秋拍,好東西似乎很多。一方面,各拍賣行紛紛組織精品專場,突出亮點。另一方面則努力向海外徵集。外界猜測金融危機迫使海外藏家把手頭的藏品拿出來套現,不過這一説法並不符合實際,因為華人在投資方面比較謹慎,況且愛好古董、字畫收藏的還是以華人藏家為主。

對於此次預展,三大行各自捧出了自己的“壓軸”大作。中國嘉德在“宮廷瓷器專場”中,推出了代表乾隆早年高超制瓷工藝的“黃地青花正龍捧壽雙耳瓶”,該瓷器在南京故宮博物院只有一件。而在北京保利的“古董珍玩夜場”中,“元龍泉鐵銹斑貼塑加金八仙梅瓶”為“全真教”盛行的元代之道教藝術代表作,全世界僅存3件。

此外,中國古代書畫是今年拍賣行的“主打牌”,已經結束的香港蘇富比秋拍數據顯示,在總成交價高出今年春拍88%的基礎上,中國書畫與中國瓷器、工藝品拍賣的成交價又分別高出春拍40%和17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秋拍中,內地各拍賣行還推出了各類新專場。比如“世博專場”中,1851年中國獲得的第一枚世博會獎牌、1904年中國清朝參加世博會憑照和邀請函等珍貴物品,據説都將“現身”。並且,由於首次入拍,估價也不會太高,對於愛好者來説,是個珍藏的好機會。

市場規則有待規範

值得慶倖的是,在全球藝術品市場受到衝擊時,中國書畫、中國古董等都達到80%以上的交易份額,國內藝術品市場的表現比國際市場更加穩定。但是,當眾多畫廊相繼成立,各種藝術品展銷活動活躍,拍賣公司頻頻舉槌之際,我們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藝術品市場産業鏈的各個環節,均存在著不規範。

“作為二級市場的拍賣行,無論是從其所承擔的市場職責,還是從其市場定位角度看,它都在逐漸扮演著一級市場畫廊的角色。”香港《鏡報》董事、浙江大學客座教授呂繼剛表示。在他看來,春拍、秋拍等展會為藝術品直接進入市場“牽線搭橋”,可是,在數量、規模以及擔當的市場角色上,拍賣公司與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形成了利益衝突。

“我們只看到當下拍賣行業火爆和熱鬧的局面,孰不知,畫廊業舉步維艱。好的作品一齣來,就直接送去了拍賣公司,畫廊代理卻苦於沒有好的作品買賣,困難重重。”呂繼剛説,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潛在的直銷市場和融通渠道使許多藏家常常繞開中間人的手,直接與藝術家進行交易。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精品展將與2010年世博會同期舉辦
· 蘇富比版畫拍賣 畢加索作品價最高
· 佳士得秋季「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拍賣會
· 雷曼兄弟藝術品拍賣成交額超出預期
· 安迪·沃霍爾自畫像珍藏四十年後現身拍賣場
· 拍賣行將上拍500余張稀有老式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