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藝術市場

拍者之錯與藏者之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05 17:52:1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邵建武先生以“冷眼觀潮”在8月23日的《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有的痛是永遠的——對漢奸作品拍賣的考察》,提出了自元以來不斷被提及的問題,即文藝品評中的價值取向和人品與畫品的關係問題。過去這個問題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可以説是不言自明,或者説是毋庸贅言,現在卻到了“考察”的地步,論者出言謹慎也讓人感覺到了世界的變化。儘管這個問題在不斷寬容的社會中,在以經濟為衡量準則的價值社會內,幾乎沒有太多的人去關注這個屬於社會整體價值觀層面上的問題,因為剛直不阿的文人風格和知識分子的氣質,已經成為鳳毛麟角,英雄主義也只是存在於理想的呼喚之中。但是,有人出來説説,總比視而不見為好。

與漢奸作品拍賣相關的是,這幾天將有3幅納粹頭目阿道夫·希特勒的水彩畫在德國紐倫堡韋德勒拍賣行拍賣,而不斷出現在國外拍賣行的希特勒的作品,每次都會引起一些是非問題。漢奸和納粹都與戰爭有關,漢奸和納粹都有臭名,而與漢奸納粹相關的書法、繪畫,甚至是日用品,都有可能因為歷史的原因而成為一種收藏品,當這些收藏品上潛藏著漢奸和納粹的印記,收藏者的收藏動機就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為現實的原因,藏家可能不會説出它的紀念意義,因此,理由則是五花八門,其中絕大多數理由大都是難以拒絕的。藏家出於各種動機的收藏,因為是一個私人的話題,很難判斷其是非,但是,收藏的興趣轉向到漢奸和納粹之上,至少可以説心態不太正常。試想如果自己的家中挂了一幅希特勒的畫,或者是汪精衛的書法,別人看到除了給予獵奇的眼光,那更多的是表現出詫異,因為由此會聯想到歷史恥辱柱上的斑斑劣跡。畢竟私人空間不是受教育的公共領域,個人的自由在當代社會中的最大化的表現,也反映在這一方面。就私人收藏的個性化特點而言,收藏納粹和漢奸的作品不為過,畢竟這樣的做法沒有違背法律,只是有礙于公序良俗。顯然,人們不會把跪在岳飛廟裏的那一對惡人,微縮個小人放在自己的家中。

有人買,就有人賣,這是我們現今社會建立起來的一種規則。漢奸也好,納粹也罷,連臭大糞都可以成為當代藝術品進入到博物館之中,其他可以説是無所不能。寬心一點説,就當它是臭大糞吧。問題是,偶爾為之,無礙大局,可是,如邵建武先生所列舉近年來各拍賣會拍賣漢奸作品的盛況,拍賣的汪精衛和周作人的書法有189和148件次,拍賣的鄭孝胥作品則多達1800多件次,就顯現了這一行當內的取捨突破了道德底線。因為一些歷史上的惡人之名,在今天所顯現的經濟潛力,如果不攪動它,它就不會沉渣泛起。而借這些惡名來謀利謀財的不擇手段,特別是借機造假,則是拍賣會上不斷出現漢奸作品的原因。有人買,是少數;有人賣,是多數。如果各拍賣公司站在社會的公理之上,抵制拍賣漢奸作品,那麼,買的人最多只能是私下玩玩而已。

毫無疑問,漢奸和納粹書畫的藝術性是非常有限的,不管是當下,還是未來,因為歷史,它們都不可能成為人間正道,因此,就收藏而言,“錢”景暗淡,“錢”途渺茫。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回流”故可喜走出待何時?
· 毛主席像章收藏再度升溫
· 傳説中的最早紙幣:漢代白鹿皮金現身(圖)
· 用錢堆出來的藝術市場行情能持續多久(圖)
· 香港蘇富比今秋佈下書畫“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