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生,最大的問題可能就體現在這個“新”字上。我想,對“新”字的理解有這麼幾點:第一,是它的環境發生了重要變化;第二,是它的規則發生了重要變化;第三,它的模式發生了重要變化,還有就是他們生活的群體發生了新的變化。
孩子們從中學起就大多面對一種應試教育,考試是一個比較主要的一個教育方式,雖然我們現在並不提倡它,但是客觀上孩子們在應試方面的努力還是更多的。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對小孩特別、甚至過度關懷,就像吃饅頭似的,掰碎了、揉碎了再讓孩子們吃,一道題能夠反覆多遍講解從而讓孩子們能夠充分理解,回家還讓他們不停地練習。然而,這種方式到了大學就迅速消失了。在大學,孩子們最大的體會就是見老師不容易,為什麼呢,因為大學開始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而並非僅僅掌握知識。換句話説,在中學學生更多的是以掌握知識作為基礎,但是到了大學,能力是最重要的。大學生如果不具備一個更好的能力,四年之後變成社會人的他將無法獨當一面。也就是説,在中學的時候老師是個柺棍,更多的時候給他們提供各種支撐,每一步可能都是這個柺棍先來探路。可是到了大學,如果不丟掉這個柺棍,孩子就站不起來,他不能挺起胸膛面對未來社會對他的挑戰以及對他提出的各種需求。所以到大學,最大的改變是學生要變得自立、自主,在這種前提下他們才能變得自尊、自信,他才能在四年之後成為一個社會人,能夠擔當社會對他提出的各種要求。我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改變,而好多學生可能在這方面還缺乏一個應有的準備。
第二個問題是,新生面臨著原有的生活環境的改變。原來他在一個城市學習生活,基本上都基於自己的家庭範圍而很少遠離家庭。現在在大學,我估計更多的學生都遠離了自己熟悉的城市和環境。對於一個完全全新的環境,他並不熟悉、不了解,可能包括水土都不服。所以他要迅速適應一個新的環境對他提出的諸多挑戰。如果學生沒有一個很好的心理應對能力,這種新環境給予他的挑戰在相當程度上就會影響他的學習,讓他無法穩定的投入學習生活。別看這些東西我們説起來好像很輕鬆,但每個小孩在面對它們的時候這一點一滴都變得非常具體而明確,他必須以自己的方式改變並適應它,所以我覺得對於孩子們來講他在一個新的環境要迅速調整心態,調整他的適應力,這對他們很重要。
第三個問題,涉及到一個挺時髦的詞,就是團隊精神。實際上,從小學、中學、高中,到大學,不同的年齡段都有不同的團隊。小學有一幫小哥們兒,到了中學有一幫哥們兒,高中也是,到了大學一個新的團隊就出現了,它和以前的團隊有很大的區別。就按清華這個個案來講,過去在一個城市都很優秀的學生,他在一個學院也是出類拔萃的,因為一個學院裏能考上清華的學生屈指可數,他在那裏可能是唯一的或者是很少的之一,而到了清華,他面臨的是一群和他旗鼓相當的人。以前聽慣了各種表揚和喝彩的聲音以及來自老師和父母的自豪感,可是到了這裡以後,他會突然發現在他眼前有一群跟他不相上下的人,他的周邊團隊發生了迅速而巨大的改變。這是他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因為這個時候毫無疑問的,競爭的壓力比以前明顯加大了。同時,大學期間又是人們形成自己人生觀、世界觀並走向成熟的一個速成期。所以他們既面臨著各種壓力,又經歷著人生發展的速成和速生階段。這些綜合因素的交織對孩子們來講也是一個從未經歷、從沒面臨過的新的挑戰。我認為,新生要儘快和新的夥伴們建立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在四年之後當他進入社會之時將顯得尤為重要。他在社會上如何取得生存,如何發展,這些同學將是他未來最重要的人生和社會資源。所以我覺得同學們應該珍惜這四年最難能寶貴的時光,恰恰越是在這種專業競爭的時候,同學們越要從另一方面對他身邊的夥伴們給予足夠的尊重、珍惜和關愛。這樣才能使他們的大學生活在心境和行為方式上都做到比較好的調試。
【專題】 藝術中國關注中國藝術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