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有觀眾進入保時捷的展臺現場表達購買現車的意願。出乎他們意料的是,保時捷帶到本次車展的9款豪華轎車,除了一款概念車外,其餘車輛已被搶購一空。“買主來自全國各地。”保時捷的工作人員介紹。蘭博基尼此次也有兩輛車參展,分別為438萬元的MURCIELAGOLP640和338萬元的GALLARDOSPYDER,兩輛現車都已被預訂;世爵這次展出了三款豪華車型,588萬元的SSUV—D12以及668萬元的C8D12,也都在車展上找到了買主。 賓利經銷商香港大昌行總經理指著展臺上的三輛車説:“這三輛車都是車商為上海車展特別供應的,向觀眾開放第一天,就遇到了搶購,僅一個上午,三輛車就全被賣掉了。”在賓利的展臺上,三輛豪華轎車均已貼上醒目的“售出”字樣。 據中國新聞社4月25日報道:上海車展向觀眾開放僅三天,展館內所有可售的高檔豪華轎車就被富豪們搶購一空,而這些車的售價從200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據一車商透露,在國外很少有消費者願意購買車展樣車,因為豪華轎車講究的是根據客戶的需求製造。但在中國,大部分消費者喜歡購買展廳的現車。 在中國到底有多少人能買得起昂貴的豪車?這個問題一直是福布斯中國豪富榜和胡潤財富榜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此次車展的“狂熱搶購”必將再次把這個問題的關注度推倒極致,相信不用幾天,這些在上海車展購買了名車的買主們就會被這些組織“盯上”。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比喻:“日內瓦、法蘭克福、底特律還有東京的車展,感覺更像是面對專業行家的技術説明會,而上海和北京的國際車展感覺更像是面對所有人的大雜燴。 儘管他把上海車展比作“大雜燴”,但是就在2007年4月25日這天,如果以“07 上海車展”作為關鍵字在百度上進行搜索,對於這個“大雜燴”,您搜索的結果將是“找到相關網頁約1,420,000篇。”這個數字説明瞭什麼? 有一組來自2007上海車展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本次車展共展出整車868輛,其中中方整車603輛,外方整車265輛;中外展商共舉辦55場新聞發佈會,現場共接待了6056名中外記者;有來自世界92個國家和地區的103567人在上海國際車展的首個專業觀眾日到場參觀。那麼,這一組數字又説明瞭什麼?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一位權威人士曾把車展比作一種暗號“車展本身也展示著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的熱情到底有多高。” 中國人最不缺的就是熱情——本屆上海車展便又是一次展現中國人熱情的“狂熱秀”。然而熱情之後冷靜下來想,通過這次車展我們得到的是什麼?
“狂熱車展”的存在理由就是因為有狂熱的人對它存在狂熱的需求。 面對又一次汽車盛宴,如果此時問“在你心中何謂頂級車?”你會怎樣回答? 不難揣測,不論是賓士AMG這類不得不依靠改裝來拼配置性能的升級路線的,還是保時捷、世爵這樣以百萬元跑車身份轉行設計SUV的,誰最貴,誰依舊是普通百姓心中頂級車的焦點。因此,所謂“頂級車”大都是用價錢衡量的。 推理之,如果以這套衡量標準進行評判,自然這次上海車展那輛敢於叫價1500萬元人民幣的法拉利FXX最為扎眼。但同時有關點又認為,法拉利之所以會標出這樣離譜的價格,根本就是在他們心中,中國的地面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你標1500萬就認為已經近乎天價了,但也許瞬間就被訂購了。對於現在的中國人,錢早已經不是問題了。2000年的北京車展時1000萬的賓利轎車開展五天被賣出的經歷現在來看簡直不值一提,本屆車展三天,所有豪車都被搶購了。
不要以為出現在豪華汽車風擋玻璃上“此車已售”的紙牌子,僅僅會出現在廣州、成都或者寧波這類地方車展上,中國富豪的分佈地圖已經不再與豪華車消費絕對掛鉤。在買下申花和聯城兩家上海足球俱樂部之前,朱駿就已經擁有了價值350萬以上的歐陸GT,還有被《福布斯》評為中國首富的丁磊,儘管他自己並不希望成為中國IT圈內財富神話的焦點,但他還不是在去年花400萬買下了賓利用以“符合自己的身份”? 香車美女,觀者如雲,概念車、首發車、環保車成倍增加,雖然亂花漸欲迷人眼,但冷靜下來,仍然覺得應去思考的東西太多。那麼,就讓我們分析一下又一屆“狂熱車展”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一,車展狂熱是表像,真正包在裏面的是巨大的市場潛力。 “其實,車展狂熱只是個表像,真正包在裏面的是巨大的市場潛力”一位追蹤國際車展多年的記者如是説。 跨國公司之所以把上海和北京的車展定為A級車展,是因為中國展現出來的巨大市場潛力決定的。中國已經不折不扣的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之一,近兩年銷售量都有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就在去年,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緊隨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車輛市場。 首先以大眾集團旗下五大主力品牌為例——此次上海國際車展上,大眾、奧迪、斯柯達、賓利、蘭博基尼同臺亮相;共有26款車參展,全球首發的奧迪概念車S07也在其中;豐田以最強的31輛精品車型全力出展的方式進行參展,豐田公司副總裁Yoshimi Inada在新聞發佈會上預計,在強勁的中國市場,豐田今年的銷量將會超過去年30.8萬輛的銷售紀錄,突破40萬輛大關。 在全球著名豪華車品牌捷豹的XJL新一代皇家加長版新車發佈會上,捷豹全球執行董事Bibiana Boerio女士介紹説,2006年捷豹汽車在中國銷量增長速度非常快,年度總銷量已經上升到全球第九位。捷豹XJL新一代皇家加長版計劃將於今年年底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相信到時候又會引發新的銷售熱潮。而英菲尼迪、阿庫拉、謳歌等豪華車相繼進入中國市場,將會進一步加劇高檔車市場的競爭。 到這裡,也就可以很輕鬆的解釋“保時捷、世爵轉行設計SUV”以及“賓士攜AMG亮相上海車展”的怪現象了——為爭奪競爭激烈的市場分額。 看來,市場決定産業,中國汽車市場的需求量在影響著整個世界汽車産業的發展。 全球的汽車廠商把目光聚焦在中國,把熱情投入到中國市場,尋找對中國消費者“胃口”的産品,進而爭先恐後地把産品“奉獻”給中國消費者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其實説到底,上海、北京車展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裏達到現在這樣的規模,不是主辦者做出來的,而是隨著中國汽車産業的飛速進步和汽車消費水準的不斷提高而發展起來的。
二,“自主”再次成為上海車展一大看點。 “自主創新”的概念早已提出,而在本屆上海車展上,自主品牌則再次成為車展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也從側面折射出我國自主品牌發展的強勁勢頭。 目前,中國已經擁有了“紅旗”、“奇瑞”、“中興”、“解放”、“東風”、“長安”、“長城”、“中華”、“吉利”等一系列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汽車品牌。2007年4月21日,中國汽車品牌自主創新高峰論壇也在上海希爾頓大酒店開幕了。中國汽車工業正在大打“自主”牌。 “誰掌握品牌、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主動權”,“自主創新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根本出路”,這些道理大家都懂。然而,選擇自主創新的道路是艱難的,這的確需要那麼一種倔強的勇氣。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在2006年浙商大會上説:“只有自主創新,中國的汽車業的利潤才能掌握自己的手裏,中國汽車才能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讓全世界的汽車都來到中國。” 今年的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58歲的生日,如果以“1956年7月13日,第一輛國産汽車——解放牌卡車在一汽下線”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個標誌,那麼中國的汽車工業也已經陪伴新中國一起走過了50多年的風風雨雨。如果説品牌能讓中國更受尊敬,那麼自主則會讓中國汽車工業更受尊敬。
三,狂熱的“追捧概念”背後是汽車廠商的“浮躁”和參觀者的不夠“成熟”。 展示世界汽車工業最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工藝水準,展示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是車展尤其是像上海車展這樣的大型國際車展所應該具備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時,概念車的作用便陡然而生。 本屆車展上,概念車數量之多是史料不及的:從奇瑞、吉利這類自主品牌的玩概念的“新手”,到日産、通用之流的玩概念車的老手,各個不惜重金打造巔峰汽車概念——玩理念的、講造型的、拼操控的,各個晃得你兩眼發昏,大部分參觀者甚至相當一部分記者根本顧不得去研究這些怪物究竟“概念在哪”,就去大肆的追捧。反正在他們心裏“只要是概念,就一定比一般車牛!” 造成這樣盲目而狂熱地追逐概念的怪現狀,主要的原因也和眾多企業脫不了干系。一些企業在車展上只重視概念車的發佈與推展,而輕視對其設計、技術、知識、文化的普及和宣傳,面對一些參觀者的提問,有些廠商也往往“知之甚少”,甚至“答非所問”——相當多的概念車甚至沒有任何媒體資料。 有人説“概念車其實最沒用,再好的概念車也許參加一次車展就永遠沒機會再露面了。”各大世界名牌汽車公司花大量的金錢,去研究設計還有製造這些概念車,一年比一年投資高,但其目的就是為了在各大車展中給自己“長長臉”不落後於自己的競爭對手,説白了就是讓消費者看看“我究竟有多牛?” 這樣的出發點,再趕上盲目追捧的參觀者,造成的這種“概念車大混亂”的局面,其實最終卻成了廠家和商家所期待看到的場面——N多人圍著某品牌造型怪異前衛的概念車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在閃光燈咔咔的幫該車鑲上“鑽石”之後,這一場景恰巧被某媒體記者手中的照相機瞬間撲捉到,隨後在各大報紙、網站該車頻頻亮相,借機使該品牌的關注度陡然暴增,這恐怕只有真正的幕後老闆們才知道他們在概念車上扔的“鉅資”是不是可以和廣告費劃上等號。 參觀者和消費者對於“概念車”的盲目的狂熱,同樣表現出了一定的“不成熟”,冷靜下來,本著“不看熱鬧看門道”的角度去理解概念車,理解整個車展,才是最為理智的。 車展是一面旗幟,它代表了汽車工業發展的水準。畸形的汽車産業不會帶來良性的展會文化,但優秀的車展卻能促進汽車産業重歸正軌。我們需要有個性的車展,不在於它在上海、北京、廣州、寧波還是在日內瓦、底特律、法蘭克福、東京…其實我們真正看重的是它能夠帶給我們什麼。車展絕對不僅僅是一場演出,因為幾天熱熱鬧鬧的演出之後,還要踏踏實實地做車、實實在在地賣車。
(藝術中國 段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