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巨頭爭相試水藝術線上拍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13 09:47:12 |
文章來源: 金羊網-新快報
保利拍賣會現場

 

交易雖方便,但真偽鑒別與物流監管問題仍是瓶頸

日前,北京保利拍賣與國內最大電商平臺淘寶合作,首次試水藝術品線上拍賣,“傅抱石家族書畫作品”專場成交率高達95%。據了解,嘉德線上拍賣每年主打的青年藝術家這一塊,2012年營業額是2011年的翻番,而今年總體交易量呈明顯的上升勢頭。隨著大眾電商以及拍賣巨頭對網路藝術品拍賣的紛紛介入,藝術電商的發展日益受到關注。然而,繁華背後顯露出的網上藝術品交易,其真偽鑒別、物流監管等問題,似乎也同樣迫在眉睫。

現狀

利用電商拍賣藝術品成新趨勢

日前,北京保利拍賣與國內最大電商平臺淘寶合作,“傅抱石家族書畫作品”專場,首次試水藝術品線上拍賣。短短四天共有61幅作品上拍,最終,成交率高達95%,其中,參與此次拍賣的傅抱石原作《聽泉論道》,在經過了61輪次出價之後,也拍出了133.5萬元。北京保利拍賣有限公司姜珂接受收藏週刊採訪時表示,“這次拍賣證明線上買家完全有購買中高端藝術品的興趣和實力。”“藝術也電商”,看似已經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現實。

來自佳士得方面的消息稱,佳士得在2012年舉辦的每場專拍平均有39%的買家為新客戶,網上競拍不斷吸引新客戶,46%的網上的專拍參與者為佳士得新買家。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數據不能説明藝術電商已經形成,但至少可以證明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這種交易方式。嘉德線上油畫部主管程海清稱,就嘉德線上拍賣每年主打的青年藝術家這一塊,2012年營業額是2011年的翻番,而今年也將是2012年的翻番,總體交易量呈明顯的上升勢頭。

目前,國內藝術品電商平臺已不在少數,已有嘉德線上、孔夫子舊書網、“趙涌線上”等主打線上拍賣交易的網站,也有即將走搜索競價排名路線的藝術門戶巨頭雅昌藝術網。而且一些老字號也開始試水線上拍賣,如西泠印社于2009年上線,琉璃廠于2010年上線,許多畫廊、美術館也開通了電商平臺。

優點

網路拍賣持續時間長、成本低

每年藝術品大拍中,如果拍賣會日期“撞車”,很可能出現“搶客”現象,但如果錯峰開拍,又免不了買家們拿著沉重的圖錄畫冊,走完東場,過西場的情況。甚至會因為時間與地點問題而錯過自己喜歡的作品,另外,拍賣時間短促,一個拍品最長就十來分鐘,拍賣師巧舌如簧的口才更時刻加速著買家競價的衝動,稍不留神,便與喜歡的作品失之交臂。

而借助網際網路平臺的網路拍賣則讓拍賣突破了這些時空的局限,並使得原本貴族化的場內交易方式演變成了平民的網上交易,大大地降低了藝術品的交易門檻和成本,滿足了那些以收藏和裝飾為出發點的白領階層的購買需求。

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姜珂認為,“與實體拍賣相比,網路拍賣在方式上更加靈活。地點上不囿于一地,上網的人群都可以參與,省去舟車勞頓。時間上,設定一個時間段內可以競標,而不是短短的幾分鐘,給買家充分的考慮時間。買方支付的保證金較少,競價階梯也較小。對拍賣公司而言,節省了許多展示和拍賣成本,可以讓利於買方,例如保利舉辦的幾次網路拍賣佣金都優惠到10%,比實體拍的15%低很多。”

缺點

看不到實物冒險程度高

一般來説,買家參與文物藝術品競買,都習慣於到現場看預展。對於書畫作品,收藏者要仔細研究紙、墨、印,甚至要用相關的儀器去看和檢測,用鼻子去聞。收藏家嚴君雲認為,目前由於科技的進步,高倣作品出現在拍賣場上已經屢見不鮮,不光要親眼看到作品,甚至還需要借助一定的儀器才能辨別真假。

對於網路拍賣,一方面,沒有預展,無法親眼見到原作,另一方面,獲取的拍賣資訊只能局限在網路或者電話方式,要詳細了解到一幅作品,似乎又沒有傳統拍賣直接與到位。而對於更注重質地的瓷器方面,買家對實物觀察的需求就更加迫切了。除了端詳圖案、釉色、圈足之外,還要上手掂分量、摸釉面等。如果不到現場看預展,只看網上的照片,買家的競買信心就會被大打折扣了。

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會長石金柱認為,藝術品本身的屬性就決定了它必須要求面對面,直接體驗之後才能完成交易的。因為藝術品不像普通商品,它不能緊靠一張圖片就能完全展示自身價值。所以,網路拍賣的價格一般不會高,因為不會有人僅憑一張照片而去冒險。

線上拍賣大多以低價位藝術品為主

原因是成交價不高,也不會擔心造假問題

姜珂認為,“以目前的技術水準來看,藝術品的線上展示效果尚無法保證與原件一致,所以之前的線上拍賣大多以低價位的藝術品為主。”嘉德線上從2000年開始涉足網路拍賣至今,一直主打著低端的青年藝術家或在校畢業生畢業作品等市場,一般作品單價多在5萬元以內,大部分為一兩萬元。

對此,嘉德線上油畫部主管程海清稱,之所以一直定位在中低端市場,一方面是容易把握,事情處理起來簡單,另一方面,因為拍賣作品都是剛出道,或者小有名氣的青年藝術家,本來成交價不高,所以買家也不會擔心造假問題,“因為很有可能造假成本還比原價高”。

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大眾電商對藝術品交易的涉足,意味著藝術電商正式開始。然而,也有人認為,大眾電商的客戶群體對於專業的藝術品收藏市場來説,恐怕會出現“叫好不叫座”的情況,“大眾電商的確擁有數量可觀的客戶群,可他們大多數都是年輕人,真正有實力涉足藝術品收藏的群體並不在其中。”收藏家梁基永認為,一般超過5萬元以上的價位,都很難有人會直接從網路交易,尤其在書畫藏品這一塊。

網路藝拍四大疑問

1

真偽問題如何解決?

真偽問題是拍賣行業一直以來都無法避開的話題,而我國拍賣法對拍賣行不負責保真的規定,更讓不少藏家對拍賣行業的真偽問題有所保留。那麼,網路拍賣,這種完全無法看到實物,單純從網路圖片上去判斷的一種交易方式,真偽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如果因為拍攝的時候造成的光線、角度、色差等問題,又該如何協商?

2

如何加強監督管理?

我國拍賣法規定,拍賣成交,買受人要與拍賣人簽署《拍賣成交確認書》。如果網路拍賣的全部過程都僅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網路上如何簽署“成交確認書”呢?不簽“成交確認書”則如何防範買方或拍賣方違約時確保其他當事人的權益?有人認為,像淘寶那樣,有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然而,支付寶的規矩一般是到貨後7天就自動劃賬。也就是如果作品到手後,7天內並沒有發現問題,而之後才發現造假,又該如何處理?是否應該跟商品一樣具有保質期?

3

物流損壞誰負責任?

藝術品跟普通商品最大的不同在於商品的形狀固定,容易包裝,然而藝術品的包裝問題,如何做到防水、防震、防火恐怕都是一直以來藝術品物流的大難題,那麼依靠物流業而發展的電商,又該如何保證藝術品能順利從買家手裏穿州過省地去到買家手裏呢?中途出現掉包或者損毀,又如何負責?

4

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一場正常的拍賣會,至少需要有申報、預展等環節,整個過程都受到相關部門的監督監控,然而網路拍賣又是否受到傳統拍賣法的保護呢?相關的法規又該如何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