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博物館:拓展可視空間 緩解儲藏危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02 10:28:3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家財萬貫大多數時候都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經營管理不善,則有可能産生無盡的煩惱。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館體系,美國史密森學會近期一直忙於應對各種危機,如大批工作人員離職和下設博物館內發生騷亂等。此外,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也不得不面對——多達1.3億件收藏品正在遭遇嚴重的儲藏危機,其中包括油畫、雕塑、傢具、服飾,乃至鯨魚骨架。如此規模龐大的收藏對史密森學會的儲藏空間和維護費用都構成了相當嚴峻的挑戰。

有關專家對此憂心忡忡地表示,由於缺少儲藏空間以及歸檔管理混亂等原因,史密森學會所擁有的歷史寶藏和藝術品傑作正處於隨時可能丟失的危險狀態。據悉,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在最近一次清點博物館藏品時發現,有10%的藏品無法找到其準確的存放位置。史密森學會相關負責人斯科特·米勒坦承,儲存確實是美國博物館普遍面臨的一大難題。“我們的預算實在太緊張,這可能直接影響到對該問題的解決。”

據悉,2006年,史密森學會獲得了大約8億美元的資金,但這筆錢大部分用於收藏品的數字化項目。據史密森學會內部權威人士透露,數字化項目“將耗時超過半個世紀”。面對外界對博物館管理、庫存以及設備條件的擔憂,史密森學會方面表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大量預算經費投入。

事實上,如何科學合理地規劃和利用儲藏空間,一直是美國博物館界探索的課題。如今,許多博物館開始推行一種在儲藏室內展示藝術品的新方法,向參觀者提供不同以往的視覺體驗。位於丹佛的克利福特·史蒂爾博物館第一層是用玻璃墻打造的儲藏室,而真正的主展廳則設置在儲藏室之上。

洛杉磯藝術博物館試圖將博物館內的大部分藏品放入“可視倉庫”中。據悉,洛杉磯藝術博物館總共擁有藏品11.9萬件,但目前能夠參加展覽的僅佔其中的2.3%。博物館總監邁克爾·戈萬正與建築師彼得·祖索爾合作開展一項建築計劃,旨在將更多博物館儲藏室裏的藝術品呈現在觀眾面前。戈萬表示,他們的方案是設計一個由透明玻璃基柱支撐、30英尺高的開闊展覽空間,這個展覽空間的容納量將大大超出博物館目前所能展出的展品數量。

“公眾可能會猜想,博物館將藏品放在黑暗的儲藏室裏,這樣的想法很正常。我們希望表達的觀點是,很多藏品就算沒有被展出,也非常值得人們觀賞和研究。”據戈萬介紹,由於館內的樓梯、電梯、研究室等都將採用透明玻璃基柱,博物館得以將展覽空間、儲藏空間、閒置空間等充分利用起來,這樣的獨特設計使參觀者可以接觸到更多館藏藝術品。“你關注的可能不再只是一件藝術品,而是在對比不同藏品時發現其中的價值。”戈萬説。

布羅德博物館也在設計中將儲藏室列為展覽空間的一部分。博物館總監兼首席策展人瓊娜·黑勒表示,他們要打造的是可以供觀眾參觀的透明儲藏室,使其成為具有核心功能的博物館組成部分。據介紹,布羅德博物館新展覽空間的設計方案是,位於第三層的主要展廳完全被透明的玻璃包圍,第二層是不對外開放的儲藏室,裏面陳列著油畫、雕塑等藏品。“參觀者來到第三層後一定會大吃一驚!因為這一層從地板到天花板全是用玻璃製成的,他們可以在這一層看到樓下儲藏室裏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