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春拍在即:市場會起飛還是自由落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3 10:43:45 |
文章來源: 新浪收藏

蘇富比春拍拍品:岳敏君的《飛翔》估價900-1200萬港幣

香港蘇富比2013年春拍即將舉槌,這是中國藝術品市場今年第一場重要戰役,接下來的一系列重要拍賣也將陸續登場。所以,蘇富比進行的這一場拍賣顯得尤為特別,將成為今年藝術品市場的一個重要風向標。

在蘇富比即將春拍的時候,英國鏡報專門撰文分析了中國藝術市場。文章詳細闡述了中國市場遭遇到的問題和今年春拍可能的走勢,讓我們看看作為旁觀者的他們是怎樣看中國市場的。

中國藝術市場下滑的原因分析

今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預估成交額在1.5億美元到2億美元之間,仍然保持蘇富比在紐約和倫敦之外第三大藝術市場的位置,但和之前兩年的勢頭相比,香港的銷售正在下滑。和2011年4月香港蘇富比春拍創造的4.47億美元的總成交額相比,這次蘇富比春拍的表現無論如何,都會很蒼白。而他們的老對手香港佳士得,上演的是同樣版本的故事。

2011年,中國成為最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但由於西方市場在2012年表現穩定,中國藝術市場的表現相形見絀。最近,來自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TEFAF)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所佔的份額降至25%(106億歐元)而回落至第二名,而美國以33%的份額重奪“世界最大藝術品市場”頭銜。根據TEFAT的報道,和2011年相比,北京保利和中國嘉德在2012年的銷售降幅超過了50%。

對此情形,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大多數人都同意這一種看法,中國市場在2011年被炒作得太厲害,所以,一個大幅度的調整不可避免。只用了幾年時間,就把藝術家的價格炒到了西方經典作品的價格,現在,這些作品的價格看起來是過高了。與此同時,中國藝術市場不斷涌入贗品和假貨,而且,基本上缺乏市場監管,這讓想要進入這個市場的投資收藏者的信心被動搖。

根據中國雅昌網和中拍協的統計,在2011年在1000萬以上的拍品中,只有45%的拍品付款。從“班布裏奇花瓶”的事件,可以反映中國藝術市場的虛假銷售和各種不真實的數據。這個在班布裏奇拍賣行拍出的18世紀的乾隆花瓶,在2010年達到創紀錄的5160萬英鎊,但買家卻根本就沒付錢,最後賣家只好以大約半價賣給了另外一位買家。

同樣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中國政府打擊藝術品逃稅——特別是高達30%的進口藝術品關稅,這也是北京保利和中國嘉德去香港進行拍賣的原因。與此同時,諸多原因造成的藝術品基金的撤退,也讓市場的窘況雪上加霜。

市場走向會如何?

從這一週開始,除了蘇富比香港春拍,保利和嘉德在香港的拍賣也將陸續登場,嘉德的拍賣標的約為2500萬美元,保利的則約為5150萬美元。大家都期望能在一年的開始有一個開門紅。但,市場會反彈嗎。

正如我們知道的,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國藝術市場面臨的各種問題之外,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2012年11月中國領導層的更替,也為未來的市場帶來不確定性。但是,不久前結束的紐約亞洲藝術周為市場人士帶來了信心,比如邦漢斯的Colin Sheaf,他説:“2012年的低迷讓拍賣行很難説服賣家出手其收藏,市場下滑的並不是拍品的價格,而是精品數量的減少。從上周結束的紐約亞洲藝術周的拍賣來看,藏品的價格依然堅挺,邦漢斯在這次拍賣周上總成交達到了900萬美元,這是邦漢斯同一專場拍賣在紐約的最高成交額,而蘇富比拍賣行的中國瓷器和古代繪畫的總成交額超過4100萬美元,遠高於2200萬美元的預期,佳士得的同主題拍賣的總成交額為4570萬美元——幾乎是事先估計的3倍。”

如果把中國藝術市場比作老虎的話,那這只老虎也許是閉目養了一個神,然後就會醒過來,繼續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