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賽跑——西方畫廊扎堆香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27 10:24:49 |
文章來源: hiart.cn

今年即將參加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的畫廊數量達到了28家,

當然,這個數字裏也包含了多數的西方畫廊

上個星期,紐約經銷商樂曼·慕品畫廊以一場李昢個展宣告了香港分支開幕,選址城市金融中心區域的新空間請來了雷曼·庫哈斯操刀設計,開張后,這家畫廊將陸續為香港區域的藏家帶來翠西·艾敏、Juergen Teller等藝術家作品。樂曼·慕品畫廊與2011年進駐香港的高古軒選址相近,也在畢打街的樓上,這裡同時還駐紮著來自倫敦的白立方、巴黎的Perrotin畫廊。西方藍籌股畫廊們紛紛拓展亞洲市場看起來似乎是主流所在。但這漫長征途有收穫了嗎?

不容忽視的理由

從商業角度來看,顯然有著充足的理由。數據顯示,中國地區億萬富豪數量接近250個,僅次於美國,而且在收藏藝術上歷史悠久,對西方當代藝術的需求也在增長,看起來前景廣闊。可是,挑戰往往緊隨機遇之後,畫廊們不得不應對的還包括:高昂的房租、難以捉摸的收藏家、不景氣的經濟以及變幻的市場動態。

Ben Brown Fine Arts是在香港成長起來的大牌畫廊,挖掘藏家對他們而言,並不輕鬆。“每一筆生意我們都得很努力。”畫廊總監Andreas Hecker説道。該畫廊成立於2009年,曾陸續推出法國雕塑家Claude和 Fran?ois-Xavier Lalanne 以及巴西攝影師 Vik Muniz作品等頗受歡迎的展覽,也包括並不受歡迎的德國攝影展。

福米恩藝術諮詢公司的Jehan Chu表示,客流量稀少,而且多數交易都是私下進行是畫廊們逐漸意識到的情況。他説道:“多數畫廊很難在本地收穫知名度,我想,這對這個産業而言挺致命的。”在香港,可不像西方那樣有那麼多博物館和機構,而且當地媒體對藝術的報道非常有限。這導致的結果便是,畫廊得很努力地説服客戶相信他們代理的藝術家的地位。

而且,國際畫廊們往往會選擇駐紮在銀行以及奢侈品牌聚集的畢打街附近,但這個區域的房租是紐約同類區域房租的兩倍,倫敦的四倍。在這樣的房租重壓下,也不大可能總是展出像白立方畫廊推出的吉爾伯特&喬治和達明·赫斯特這類大牌藝術家的展覽,偶爾也會安排一些像Elas Lassry這樣的並不賣座的藝術家個展。“無論如何,我們也在努力避免迎合。”白立方畫廊總監Graham Steele説道。

藐視低迷

Jehan Chu認為這樣一種方式其實很冒險,這些畫廊實際上是在和時間賽跑,努力地在房租以及相關花費被降低之前,打下客戶群基礎。

但顯然,若不夠財大氣粗,要在香港運作一家畫廊並不容易。來自南韓的Cais畫廊關閉了它的香港分支,理由便是房租太高。Robin Peckham的Saamlung也在一月份關閉畫廊的香港分支,這位美國出生的藏家Peckham表示,本土的專業觀眾和收藏群體對這些曝光率不夠的藝術家擁護度不高,而且很難改善,幾乎可以説相當脆弱。

即將負責運營樂曼·慕品香港分支的Courtey Plummer表示,畫廊擴張的部分原因在於藝術家的推動,多數藝術家都希望能夠提升自己在亞洲地區的知名度。她認為這將是一次長線投資,即便去年中國的拍賣市場跌幅接近50%,但這並沒有阻止畫廊拓疆辟土的決心。“我想會有一定的認知曲線,但全世界的收藏家都是一樣的,他們追逐美的事物,” Plummer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