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訊 法蘭克福施代德爾博物館2013年2月20日推出新古典主義藝術大展“美與變革:新古典主義1770-1820”,全面展示和聚焦新古典主義藝術及其對浪漫主義藝術的推動。展覽從世界各地匯聚了1770年至1820年間包括安東·拉斐爾·門斯(Anton Raphael Mengs)、托馬斯·班克斯(Thomas Banks)、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讓-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August-Dominique Ingres)等著名藝術家在內的100多件作品。通過大量經典作品案例,該展首次在德國探討和展示了這種風格種種不同,甚至充滿矛盾與對立的方面。
展覽以雕塑、繪畫、版畫等作品形式探索了古代藝術對這一時期藝術家的深刻影響。為了反抗當時社會的其他流派,例如巴洛克和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時期的藝術家將注意力轉向古希臘、羅馬藝術美學,從風格與題材模倣古代藝術,崇尚其神話中傳達的道德標準。展覽的一個亮點是兩座著名的大理石雕塑“希臘女神Hebe”的第一次同臺展示:一件由安東尼奧·卡諾瓦所作(1796年,藏于冬宮,聖彼得堡),另一件出自貝特爾·索萬林之手(1806年,Thorvaldsens博物館,哥本哈根)。在藝術史上,這兩件巨作曾被人們一次次拿來比較和評價,卻從未在同一場合共同展出過。
本次展覽以三條線索展現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多種面貌。排除例外,展覽從世界各地借入的大量作品都創作于羅馬,羅馬被認為是1800年左右,大量藝術家、作家、理論家開始借鑒和學習古代藝術的發源地並在當時成為世界藝術的中心。展覽的第二線索立足於新古典主義藝術對歷史和神話場景的再現與描繪。為了尋求永恒的行為與道德標準,藝術家們對古代神話中人類的核心特徵與神話內容了然於心,能夠不帶宗教暗示地閱讀史詩。以雅克·大衛《賀拉斯兄弟的誓言》為例,展覽展出其藏于巴黎盧浮宮的油畫草圖,便是對公民完美道德的支援與推崇,但這也涉及當前的政治氛圍。該部分也同時表明同時期的這些主題是如何在當時大量題材中逐漸佔據重要位置的。展覽第三部分探討新古典主義藝術作品如何表現激情與傳遞情感。像卡諾瓦和大衛這樣的藝術家勇於以其當時人們不熟悉的方式在畫面中渲染情緒,這主要體現為對人物身體語言的刻畫。與巴洛克藝術相反,這種情感的呈現不是刻意的表現,不是藝術家們要花大量時間主要刻畫的,而是將情感內化到作品中,讓觀眾自然地沉浸。
展覽的最後一個展廳為觀眾呈現了新古典主義藝術所帶來的種種趨勢是如何在後來,19世紀的第一個10年活躍起來的。這一時期,儘管不同藝術家的主張存在差異,但他們在一點上達成共識:創造藝術變革,顛覆新古典主義。對古代藝術的回望和模倣被後來19世紀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所忽略和摒棄。但是總而言之,展覽為我們打開了觀看新古典主義藝術不同面貌的其他視角,呈現了它作為藝術史上一個活潑風格時代的多個方面,對變革的無限渴望和紮實革新後來成為推動浪漫主義發展的豐厚根基。展覽將持續至5月26日。(摘自每日藝術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