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長”首屆旅英藝術家雙年展舉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19 11:27:28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開幕會現場

2013年2月12日,‘再生長’——首屆旅英藝術家雙年展在倫敦的亞洲之家開幕。為期十天的展覽匯集了21位有旅英經歷的藝術家的各式作品,包括繪畫,裝置,影像,雕塑等。開幕當晚吸引了兩百餘位觀眾,除了藝術家本人及其親友和主辦方以外,出席開幕活動的還有來自中國駐英使館的官方人士,英國主流藝術機構的專業人士,當地畫廊古董行業從業者,中國留英藝術學生,藝術及中國文化愛好者,以及當地主要華人媒體。

首屆旅英藝術家雙年展之所以得到如此關注和熱烈響應,主要由於中國旅英藝術家能夠舉辦一屆群展實屬不易。據旅英30年的藝術家蔡元説,自1986年曼徹斯特華人藝術中心與英國藝委會聯合舉辦的旅英藝術家巡迴展之後,英國再沒有舉行過關注當代旅英中國藝術家的藝術展。他特別提到了2012年泰特不列顛(Tate Britain) 舉辦的名為Migration (移民)的展覽。該展覽雖然旨在展示外來藝術家對英國藝術的影響,但卻只有來自荷蘭德國等地的歐洲外來藝術家的作品位列其中,根本沒有中國藝術家的身影。為此,他還泰特不列顛門口潑灑醬油,創作了作品‘裏外’(In& Out),以表示他對泰特的做法的不滿。

中國藝術在海外推廣阻力重重,多數華人藝術家在英國的發展更是舉步維辛。根據英國文化技能局發佈的數據,2009年在英國文化創意産業的從業人員共計678477人。其中,93%為白人;而中國人僅為0.26%,處於邊緣的地位。中國藝術家在海外的發展面臨許多困難,包括語言,資金,體制等等。當然,這些也是困擾在英國發展的其他少數族裔藝術家的共同問題。但相比之下,同為亞裔的日本藝術家和南韓藝術家,他們要比中國藝術家多了來自本國的官方大型文化機構的支援。比如南韓文化中心定期為旅英韓裔藝術家舉辦大規模展覽,為其提供發展平臺。中國藝術家則顯得孤立無援了。因此,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裏英國沒有舉辦過一次真正以旅英華人藝術家群體位核心的藝術展。

作為資金自籌且沒有依靠官方平臺的‘再生長’——首屆旅英藝術家雙年展就顯得格外可貴,也備受關注。這次展覽梳理了自八五美術潮以來的三代旅英藝術家的作品,參展藝術家包括:蔡元,曹恒,郭洛,曲磊磊,盛奇,孫海力,奚建軍,李培宇,陳國成,陳沺澔,孫寅傑,張碩尹,黃海,高靈,田牧,劉金成,余曉,胡瑞君,楊迎生,吳嘯海,丘文寶。每位藝術家都有自己比較獨立的敘事方式,不失個性。本次展覽的展期十天,雖不能與專業藝術機展覽的長達三兩個月的展期相比,但與以往大多數中國人在海外主辦的走馬燈式的展覽相比已有極大的進步。2012年幾個由中國官方機構主辦或參與的展覽,如租賃皇家美術學院場地舉辦的‘咏華之美中國藝術展’和租賃倫敦芭比肯藝術場地舉辦的‘創意城市·倫敦2012美術大展’,展期最長的也不超過5日。本次雙年展的展期長度體現了這個展覽的真誠度,給觀眾留出了相對合理的參觀時間。在場地方面,本次展覽選在了亞洲之家(Asia House)。亞洲之家雖不是專業的藝術機構,但卻是在英國享有較高聲譽的致力於亞洲與英國關係的非營利機構,並定期推出與經濟,文化,藝術相關的展覽,講座等活動。這次雙年展並沒有像某些中國財大氣粗的同胞‘挂羊頭賣狗肉’堂而皇之地利用外國藝術機構的可以租賃場地的便利拔高自己。在這一點上,首屆華人藝術家雙年展確實摒棄了許多急功近利的習氣。首屆雙年展的主題叫‘再生長’。策展人李曉藝認為可以把旅英華人藝術家在英國之後的學習創作以及身份認同看成一個再生長的過程;主辦方中國藝術空間的負責人李國華認為‘再生長’也關注了中國文化對世界文化‘重塑’的影響。無論是從藝術家個體還是從文化發展潮流的角度解讀,‘再生長’的概念從文化,海外身份認同等多個方面都較為準確地概括了旅英藝術家這一群體的獨特性。

但是,為了能夠促進華人藝術真正進入英國主流社會,我們不能只看到首屆雙年展開幕式上的賓朋滿座,其樂融融的熱鬧;我們更應該看到其不足,並真誠期待下屆雙年展可以做得更好。指望首屆雙年展就一次性解決上述的問題顯然是不理性的。但我們必須好好地認識自己,清楚發展的方向,並努力做得更好。‘再生長’——首屆旅英藝術家雙年展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它讓我們收穫經驗,加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