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廣東美術館開館十五週年館藏精品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07 09:55:1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300余件館藏精品,傾情惠民迎新春

         ——“風•雅•頌——廣東美術館開館十五週年館藏精品展”2月5日起在廣東美術館舉辦

雕塑家潘鶴在展覽現場

2013年2月5日,廣東美術館舉辦“風•雅•頌——廣東美術館開館十五週年館藏精品展”,在蛇年春節期間為觀眾奉獻一場豐盛的視覺文化大餐。這是一個超規模的大型藏品展,廣東美術館用全部展廳,展出從3萬餘件(套)館藏品中精選的300余件藝術作品,其中既有以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為主體的架上藝術,也有以裝置、影像、攝影、當代陶藝為主體的當代藝術。這種超大規模的藏品展,在中國美術館界也是第一次。

展品以《詩經》“風、雅、頌”分類方式把展品分為三大類,這種分類方式不僅是對作品內容的簡單歸類,更涵蓋了關於藝術社會功能和社會身份標識(禮制)的思考與討論,通過這種獨特展示結構的分類,既向公眾清晰地呈現了廣東美術館的學術定位,又以一種對藝術結構的宏觀把握,來探討當代中國視覺藝術在當下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從而便於觀眾以自己的知識結構、審美取向以及價值評判,與展品産生碰撞,進而認識、了解作品,獲得審美愉悅。而展品也將在此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審美價值,實現廣東美術館以優秀展品文化惠民的理念。

“風”——100余件當代藝術作品,既呈現出一種普遍的平民情懷和個人意識的表達,又以豐富的互動模式,讓觀眾獲得交疊多元趣味的體驗。

在詩經中,“國風”是周王朝各諸侯國日常生活的再現,是平民情懷和個體意識的表達。與此相應,“風”這一部分主要展現的作品,儘管創作者來自於中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然而都是以一個普通人的眼光——而非藝術精英——的眼光來看待並且表現當代的生活與情感。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代個體在工業化社會中的機械化;可以看到大眾文化中個人真實情感的缺失;可以看到都市生活中普通人的迷茫與無助,或者是荒謬和呆滯。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對於當代生活狀況的反思以及對於未來生活的探討。正如所表現的題材一樣,這些作品的語言同樣是多元而自由的,我們很難在它們之中找到一個一致的或者統一的標準和格式,但是卻和國風一樣,充滿了各自鮮明的特點。

“風”的這部分當代藝術作品,在陳列中我們加強了展品與公眾的互動性,目的在於讓觀眾可以參與到作品當中,不僅在作品前感到好看,更要讓他們感到“好玩”、“有趣”,在“好玩”、“有趣”的感受中認識當代藝術,了解當代藝術,從而喜歡上當代藝術。例如梁鉅輝的裝置作品《變、變、變》,許多道同樣的門被置於一個房間,置身其中的你是驚喜、是焦慮、是困惑、還是迷茫?你會打開那一扇門?敞開的門背後又有什麼?會不會有一扇像童話中的隨意門那樣可以穿越時空?答案正在等待觀眾自己走進作品去尋找,每個人的答案都會不一樣。又如王魯炎的《自行車》,幾輛與普通單車無異的自行車停放在展廳裏,若你能親自騎上去嘗試,這幾輛自行車又將帶給您不一樣的驚喜和發現:原來這些單車是可以倒著騎的!這些作品在讓觀眾親身體驗的同時,使觀眾成為作品的重新演繹者,而作品也會因為觀眾的參與和演繹,煥發出新的獨特的魅力。

面具 曾梵志 油畫 144.5x159cm 1999 年

1   2   3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