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道藝術機構推出《格局 格調--系列學術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04 17:57:3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策展人葛玉君開幕式上發言

2013年2月2日至2月28日,北京美麗道國際藝術機構推出《格局格調——系列學術展》。去年美麗道國際藝術機構重點推出了郭潤文、冷軍等藝術大師的優秀作品,新的一年裏美麗道除了關注知名藝術大師外,也會更多的支援和培養青年藝術家。本次參展的兩位藝術家李曉宇和馬佳偉就是中央美術學院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他們通過作品為大家呈現自己關於藝術的思考。

藝術家閆平開幕式上致辭

對於此次展覽題目,策展人葛玉君認為:“‘格局’謂之涉獵之廣博,視野之開闊;‘格調’則意味著一種學術上的深度與人格上的高度。”本次展覽的兩位青年藝術家均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博士生,接受了系統的學院教育。他們的作品,並非追求純粹的視覺效果和商業價值,“而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一種創作理念的闡釋,或是對美術核心問題的一種思考、一種拓展……而‘學術性’與‘研究性’無疑是其區別與其他的顯著特徵。”

藝術家王克舉開幕式上致辭

李曉宇一直致力於寫實肖像繪畫的研究。他的藝術才能在央美附中時就已顯露,在中央美院學習期間,又遠赴英國,師從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學習,碩、博士期間更是師從孫為民、靳尚誼。李曉宇將藝術看做自己的使命,他認為正是藝術賦予了藝術家獨立的人格與價值。他靜心研究寫實肖像,不光沉醉於藝術本身,更將自己融入廣闊的文化背景中,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修養和精神境界,要求自己對社會具有深刻認識,而這無疑將在他以後的作品中進一步顯現出來。

策展人葛玉君、藝術家馬佳偉、藝術家李曉宇、美麗道藝術總監張英劍

與李曉宇致力於研究寫實肖像的油畫語言不同,馬佳偉探索如何用更加多元的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藝術創作上,她受到導師關一林先生的啟發:任何一張作品都可能是引發下一張作品的契機。李曉宇以傳統的架上繪畫為基礎,兼用各種不同的材料進行創作,這些具有象徵意味和現實存在感的物品便逐漸成為馬佳偉表達自己生活感受的媒介。不同的藝術語言在她的畫面上互為交融,相得益彰,達到了某種契合。透過畫面中一根根水泥管道,馬佳偉用自己獨特的視角、敏銳的心靈、特殊的語言訴説著這個世界。

李曉宇作品展覽現場

對於兩位青年藝術家的藝術價值,策展人葛玉君的話頗為中肯:由於這兩位青年藝術家更多的在思索藝術自身規律的發展及傳承問題,更多的關注藝術本體的探討與研究,所以相對而言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市場的行銷與經營,並未過多的受到藝術市場的牽涉與干預。在我看來,在某種意義上正因為此,他們的作品似乎在另一層面上更加具有潛在的意義與價值……

展覽將於2013年2月2日起展出至2013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