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平,著名力學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四川大學校長,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獲首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在我國最早建立了裂隙岩體宏觀損傷力學模型,開拓了裂隙岩體損傷力學研究新領域。在實際應用中獲得極大成功,産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必不可少的人文藝術教育
作為一名理工科出身的綜合型大學的校長,我始終認為,人文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是我們建設一流大學、培養一流人才的內在要求和本質所在。
首先,一流的人文藝術學科是建設一流大學的重要支撐。縱觀世界一流大學在學科設置上都有一個共性——強調文理兼備,他們幾乎都有文理學院,都有以文史哲為核心的人文社會學科和以數理化為核心的自然科學學科。以理工科見長的加州理工學院專門設有人文學院和社會科學學院;同樣以理工著稱的麻省理工學院也設有人文藝術社會科學學院。理工結合、文理滲透是大學學科發展的持續動力。
其次,一流的人文藝術是建設一流大學最重要的精神源泉。人文藝術能夠給人帶來心靈的平靜、帶來靈感的衝擊,能夠營造追求真理、學術自由的氛圍和環境。一流的大學不僅僅體現在學科上的領先,更體現在社會價值、文化精神上的引領。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人文環境是一所大學最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大學的靈魂。
所以,一流的大學,關鍵是要擁有優秀的文化成果、完整的道德素養與價值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樣,她才能夠真正稱得上是神聖的學術殿堂、社會的精神家園,才能夠真正稱得上一流,否則,她所支援的科學也可能變為人們的公敵。
人文藝術是人的靈性所在,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所在。人首先要有人性,其次是要有知性,還必須實現人性和知性的統一,這樣才能夠使自身既區別於出於本能行事的動物,又避免以智慧造成危害人類的後果。
人文藝術是培養一流人才的內在要求。什麼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不僅有知識、更有文化,不僅有智慧、更有責任,是在掌握了知識的基礎上,有修養、有境界、有能力、有視野的人。
所以,我一直認為,教育的本質和核心就是教化每個人的潛質,激發和彰顯人的本善,培養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能力。大學教育的目標,就不能僅限于為學生提供職業的訓練,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文化品格和全面發展的能力,是要教會他們“成人”。在實現大學教育目標的過程中,人文藝術教育必不可少。
一流大學的核心競爭力
世界一流大學的本科教育大都是把教會學生“成人”放在第一位的。以科技聞名世界的斯坦福大學要求本科生在頭兩年不分專業、不論興趣,都必須選修一門名為“文化、觀念和價值觀”的課程。該課程從對全球傳統文化經典著作的研習入手,幫助學生更多地思考“人何以為人”,使學生明白“做人第一、修業第二”的道理。在哈佛大學,人文藝術課程在本科生的課程中佔到了全部課程的40%。理工科學生,要想取得學位,也要學習佔學分25%的人文社科類課程。
在我國教育歷史上,同樣強調人文藝術教育與科學教育並重。孔子曾經説過,“興于詩,立於禮,成于樂”。蔡元培先生也提出了“科學救國”與“美育救國”的口號。
大學教育的宗旨,一為普及和擴展知識,一為擴展學生的心智。所以,我們綜合型大學的教育就應該是科學與藝術融合的全面教育,而不是單一的、缺失的教育,既要通過科學技術教育來培養學生的知性,也要通過人文藝術教育來實現學生的人性養成,使學生能夠多一份人文素養和人文境界,使他們不至於狹隘和過於自我。
人文藝術更是人類歷史進步、實現傳承創新最重要的推動力量。創新不僅需要執著探索、求真求實、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還需要豐富的想像、突破的勇氣、審美的情趣等藝術素養,審美帶來的情感、衝動、直覺常常能使科學家瞬間進入創造性的化境。
科學與藝術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傳承創新需要二者的充分融合。人文藝術的直覺能夠為科技的傳承、創新帶來靈感。大科學家根茲堡曾不止一次地表示過,我讀到歌德的詩,無數的思緒一下子冒了出來。科學思維往往體現在大量的系統的邏輯思維上,但是,原創性科學發明、發現的源頭、卻往往是人文藝術所帶來的直覺、靈感和頓悟。人文藝術能夠把握科學技術傳承、創新的方向。較高的文化修養與廣泛的學識可以防止思想僵化、片面,才可以促進科學知識的傳播,把握科技發展的方向。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説,沒有人文藝術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人文藝術能夠為傳承創新帶來必要的思維方式。
大學邁向一流的努力
人文藝術使人性更彰顯,使人才更完善,使大學更具活力,使人類歷史不斷創新向前。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文藝術是我們辦一流大學的本質所在和必然的發展方向。
基於這樣的認識,四川大學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四個具有”,即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紮實的專業知識、強烈的創新意識、寬廣的國際視野,倡導川大學子“要有知識,更要有文化”、“要有智慧,更要有責任”,全面構建人文藝術素質課程體系,打造全球第一個“文化藝術與科技創新匯聚中心”,該中心致力於文化藝術與科技創新人才的匯聚、思維的碰撞、學科的交融、探索的實踐,努力使師生在科學的魅力和藝術的熏陶中涵養氣質、啟迪智慧、開拓創新,力爭建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啟發、感悟和匯聚中心,打造面向全校、面向社會、面向世界的開放、互動的平臺,培養“喬布斯式”藝術與科學結合的典範。
同時,我們正在謀劃未來十年川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科生教育,正在構建以深化人文藝術底蘊、強化理學基礎、夯實專業知識、增強創新能力、擴展國際視野的文理工醫交叉融合的學科體系和知識結構的課程體系來培養人才,來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川大本科人才培養。我們鼓勵交叉學科聯合培養本科專業,比如:數學與經濟的交叉專業,生物與醫學的交叉專業。
我們特別希望,綜合性大學培養的藝術人才和未來的藝術家,要“品藝有道,學養人生”。藝術是一項崇高的、高尚事業,弘揚的是真善美,這就不僅需要從事藝術的人才有藝術的靈感和天賦,更需要有修養、有學識,有紮實的文化內涵,還要有一定的科學認識。
我想,藝術創作的過程,實際就是藝術家們的氣質、修養由內在而外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藝術創造者本身“有道”,更要使他人從藝術作品中能夠“悟道”,即:藝者有道、品藝者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