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億元時代”的洗禮,中國藝術品市場漸趨理性,雖然今年市場發展情況還是偏好前輩藝術家的經典作品,但對一批1975-1985年出生的青年藝術家關注也漸有升溫之勢。自2011年“青年藝術100”項目正式啟動以來,2012年關於青年藝術家推廣的各種平臺開始搶灘青年藝術家藝術市場。如8月初中央美院美術館主辦的“未來展”開幕,廣州即將舉行首屆“大藝博”,旨在推動年輕藝術家進入藝術市場。到底這一連串的強力推廣策略,是否真的能帶動青年藝術家的收藏市場發展?
青年藝術家推廣平臺扎堆
2012年7月下旬,今日美術館主辦的“2012之舟——大學生年度提名展”開展。7月底,“青年藝術100”組委會主辦的2012年度“青年藝術100”啟動展開幕。8月初,中央美院美術館主辦的“未來展”拉開序幕。這三個展覽都是關於青年藝術家的展覽,每個展覽展出的藝術家都在100位左右,參展作品從百餘件到數百件。這三個展覽分別代表了非盈利機構(今日美術館)、民間機構(“青年藝術100”)、官方機構(中央美院美術館)對青年藝術家的態度,青年藝術家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方面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年輕藝術家得到的關注非常匱乏。由於畫廊經營的情況不好,年輕藝術家展覽也急速減少。2008年以後的美術評論和美術史的方向上,很多人開始對20世紀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早期的創作做回顧性的活動,但是極少人留意年輕一代的創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趙力作為該項目的藝術總監從2010年開始著手籌備“青年藝術100”這樣具有公益性的大型美術交流平臺,其出發點是為年輕藝術家服務,給他們一個展示的平臺,為中國藝術的未來服務。2012年7月31日“青年藝術100”項目在北京798悅·美術館、聖之空間、阿拉裏奧空間同期啟動。
今年的“青年藝術100”項目形成了一個“100+10+10”的新型模式,其中,“100”代表100位主體的中國青年藝術家;另外兩個“10”分別代表10位中國影像藝術家和10位南韓青年藝術家。這次在評選委員會裏面有三四個評委是具有專業方向的,其中有新增加的兩個版塊的專家。評選結束後就是確定藝術家名單,最後再通過展覽的方式確定藝術家的作品。
“青年藝術100”所選擇的藝術家以1975年以後出生為界限,目的是為了更多的幫助年輕藝術家在這個階段構建一個“職業化”的狀態。很多藝術家從學校出來以後,首先面臨的是創作和生存的問題,一些年輕藝術家因為要生活不能把藝術當作一個事業來做,甚至有可能轉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換句話説,年輕藝術家能夠靠自己的創作展現自己的價值,被人賞識銷售作品,他們靠藝術創作能夠生活,在自己的藝術中找到一份自信,這樣他們才能把自己的藝術創作當終生事業來從事。同樣的理念也出現于即將在廣州舉行的大藝博中。首屆大學生(廣州)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大藝博”)將於12月在廣州舉行,這是一個專門為應屆大學生畢業生藝術創作群體搭建的市場交易實體平臺。目前已經徵得包括中國九大美院在內的應屆畢業生作品超萬件。
《目擊者——關於灰色的瞬間記憶》200cm x 150cm 油畫 2011年
青年藝術家春拍火秋拍冷
而在2012春拍上,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可謂是佔盡了風頭:香港蘇富比推出數位內地的75後藝術家,其中賈藹力的《蒼白的不只是你》創其個人拍賣紀錄,同時帶動國內青年藝術家的二級市場。而在香港蘇富比同時上拍中青年藝術家如韋嘉、郭偉、郭晉等藝術家的作品的成交價格大都在20萬到30萬港元之間,這和他們的代理畫廊所給出的價格相近,有些甚至低於一級市場的成交價。
但到了秋拍,“75後”藝術家的作品則較少看到。因為香港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減少了他們作品的數量。“春拍時候推薦的賈藹力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那蘇富比當初推薦賈藹力的目的就達到了。由於不想將年輕藝術家的價格推的太快、太高,所以在春拍時,蘇富比希望把在二級市場活躍度較低的優秀一二線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帶上拍場,同樣也希望能提高大家對這一批藝術家的關注。藝術市場是不以年齡排序的,並非越年輕的越好,很多中青年輩的抽象藝術家,其創作風格也是值得藏家關注的。”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林家如是這般回應秋拍時青年藝術家作品的缺席。
同樣的趨勢在國內的拍賣中表現。10月29日,北京誠軒的油畫雕塑專場取得了3599.16萬元的總成交額和80.41 %的成交率。此專場中除了推出林風眠、關良、常玉等早期藝術大師及何多苓、周春芽、劉煒、楊飛雲等名家作品外,還推出了李青、秦琦、梁欣然、鄭維等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但這些“75後”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價位與1975年之前出生的藝術家作品價位懸殊很大,而且拍場表現不夠穩定,屢屢出現流標現象。
據統計,1975年後出生的青年藝術家大都來自中央美院、中國美院、四川美院、天津美院等院校,其中中央美院的學生市場活躍度更強,而來自川美的青年藝術家市場交易額比重最高。目前,作品價位處於高位的當屬賈藹力,其上拍的4件作品均在百萬元之上,其於今年4月在香港蘇富比上拍的《蒼白的不只是你》取得538.21萬元的高價,位居這一梯隊藝術家作品拍賣高價首位。其次管勇的作品也突破了200萬元的價位,其創作于2007年的《你知道嗎?我們深深的憂傷》于2010年5月在香港佳士得以212.48萬元成交。
楊納 小巫女70x60x35cmx2
價位低、風險小、潛力大、流動性好等優勢,使得75-85年的青年藝術家收藏成為一種趨勢。據不完全統計,1975年後出生的藝術家市場份額集中在油畫類作品,國畫、雕塑、版畫等門類市場份額較小。但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青年藝術家們在實驗藝術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其成交平均價均高於繪畫、雕塑類作品。就題材而言,75後藝術家傾向於用抽象、朦朧,甚至荒謬、殘缺來表現其獨特的審美意識。如中國嘉德2012春拍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拍出的《顛倒的女人》,就體現了王曉勃關注社會現實的別樣視角。而80後藝術家則更多地汲取了時尚、卡通、遊戲等元素,如李青“大家來找茬”系列明顯帶有網路遊戲的色彩。這裡需要探討的是,藏家群體似乎對卡通風格産生審美疲勞。以高瑀為例,作為“卡通一代”的代表,其卡通題材的成交率從2011年的90%跌至2012年的全部流拍低谷。
這批75—85年藝術家在市場的關注下,成為拍賣和收藏熱點,這不僅是市場新的審美需求,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對於藏家而言,挖掘和培養新的藝術家是可持續收藏的必要。但由於青年藝術家的未來藝術生涯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例如藝術生涯、創作狀態、市場運作等因素的持續性,這些都會影響到其作品的未來市場價值空間。為此,收藏此類作品,判斷這類藝術家的長期發展能力更為重要。一則可以從參展或獲獎情況考量這類藝術家已經取得的學術認同,二則可以從其代理畫廊和當下創作狀態中考量未來發展的延續能力。
對於青年藝術家而言,如今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同樣是最壞的時代。首屆CAFAM未來展策展人馮博一認為,如今的時代給了青年藝術家很好的機會,各種青年藝術展讓青年藝術家被關注、被推廣。一方面,青年藝術家越來越受到藏家、拍賣行、學術界的重視,是中國藝術市場的未來;另一方面,青年藝術家過早被納入藝術市場,又容易被模式化、風格化,喪失最可貴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