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達:舶來品阻礙中國品牌發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1 06:40:19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中園》書影湖島上陽園裏的綠色森林書法谷文達藝術工作室供圖

2012年12月18日,藝術家谷文達作品《虛構文字系列No.B-1》在龍美術館開館展中展出。從水墨到裝置,谷文達的作品總是堅持著中國傳統元素的再創造。谷文達在接受《京華時報?藝術品投資週刊》採訪時説,藝術家有兩個職責,除了對現實的批判外,更重要的是對大眾藝術審美的引導作用。

>>談創作

舶來品阻礙中國品牌發展

《虛構文字系列No.B-1》屬於谷文達實驗水墨的代表作品,這件作品曾在201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59.6萬港幣成交。偽漢字系列是其早期觀念水墨作品的開端,作品由頭髮、水墨、麻線、膠水等綜合材料創作而成。谷文達表示,他認為僵硬而教條的字義不能完全表達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

據谷文達透露,目前他正在進行“中園”系列裝置的創作,這與他從小對山巒的記憶和自然的熱愛密不可分。谷文達介紹,作品融合了中國的風水、陰陽,也延續了他慣用的書法元素。整個設計的中心,是一個島嶼,環繞島嶼的是由四個篆字結構構成的河道。

谷文達表示,中國元素現在的瓶頸在於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舶來品阻礙著中國品牌發展。對於“威尼斯小鎮”“馬奈草原”等舶來域名,谷文達表示疑慮:“當大家説起蘇州的時候,就會稱之為‘東方的威尼斯’,卻從來不把威尼斯叫做‘西方的蘇州’。”

>>談藝術

生活的構成是創作的構圖

從事藝術創作已經三十多年了,谷文達認為,正因為這樣,自己很少跟別人談論藝術。他坦言,這也是他從來不去美術館的原因。在谷文達看來,藝術創作的靈感從來不在美術館的“二手資源”中,而是存在於每個人生活的每一天。谷文達説:“生活的構成就是創作的構圖。”谷文達每年要六七次往返于中國和美國之間,他説自己是屬於世界的人,他不斷地在旅行中獲得創作的第一手資料。

説起中國的當代藝術,谷文達並不樂觀,在他看來,中國歷代畫院的傳統觀念以及後來蘇聯時期的創作觀念都是目前當代藝術發展的絆腳石。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在制度上還處於原始狀態,仍然是落後的。“前衛並不等同於張牙舞爪。美國60年代‘罵街’式的潑皮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這是不是太落後了呢?”谷文達直言,藝術家有兩個職責:除了對現狀的批判,而更重要的是引導作用外,藝術家更要身體力行,通過作品喚起大眾對事物的重新認識。

>>談市場

藝術需要民族藏家支援

針對當代藝術前幾年的火爆市場現象,谷文達直言,這是被西方消費文化捧起來的。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要成功,需要本民族的收藏家支援,否則就只能淪落成為一種消費文化。

對於希克捐贈中國當代藝術一事,谷文達認為中國人不應該用“雷鋒”的規範去要求別人的標準,在國外根本沒有裸捐一説。谷文達説:“換個思維去考慮,如果中國自己有20個像烏利?希克這樣的人,中國的藝術市場就不用依靠外國人了。”但是中國目前的收藏意識還僅僅停留在“快速投資”上,這讓谷文達感到非常惋惜。

據谷文達透露,在胡潤的統計結果中,中國當代市場價格最高的藝術家是范曾,他的作品每年大約有6個億的産值,這是所有當代藝術家作品價格總和所不能企及的。因此,谷文達認為,當代藝術所佔市場份額還太小。

>>談生活

經歷是最寶貴的財富

25年生活在美國,32年在中國生活,谷文達打趣地説:“我的年齡其實有兩個,當我在紐約的時候,我是25歲,等到了中國,我是32歲。”對於他而言,兩地的奔走充滿了刺激與挑戰,讓他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更重要的是,在谷文達的眼中,他能看到美國人看不到的美國,也能看到中國人看不到的中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2歲就離開中國的谷文達,談起自己剛到美國時的樣子,忍不住笑了。他回憶,離開中國的時候,中國還沒有商業化,到了美國,第一次知道要去銀行開戶,因為害怕被銀行拒絕,自己還特意置辦了一身西裝,這才緊張地踏進了銀行大門。

雖然回想起這段經歷會覺得自己稚嫩可笑,但是谷文達仍然開心地説:“這是一段難得的體驗。”在他看來,自己這個年紀的人,既經歷過中國的紅色時期,也經歷過美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時期,現在又經歷著中國正在成長中的市場經濟,這是一筆屬於他的獨特財富。

■記者手記

外國語言中國心

採訪前一天,谷文達發資訊問我封面人物對著裝是否有要求,因為臨時來北京沒帶多少衣服。多年不見的老友,谷文達始終保持著那一頭清朝式花白的長髮,襯衣西褲井井有條。

席間,谷文達彬彬有禮地給我們夾菜,LadyFirst,雖然採訪中時常夾雜著些許英文,但是谷文達強調:“至今我仍然用的是中國護照!”除了採訪中的交談,也關心著我們這幫晚輩“北漂”生活。

■創作十問

1.創作週期?幾分鐘到一年,《碑林》用了14年,所有作品都是持續創作的過程。

2.最喜歡的顏色?黑色,惜墨如金。3.創作時間?不固定,憑靈感。

4.靈感迸發?偶然的,像金字塔那樣有深厚文化沉澱的東西會給我靈感。

5.是否介意打攪?創作是隱私,希望自己能完全投入。

6.是否交流?和妻子交流,因為妻子是設計師,我們的工作相通。

7.如何處理壞畫?沒有畫壞的時候,即使有也不會扔掉,放幾年再看會有新的感覺。

8.最喜歡的藝術家?谷文達。

9.創作的地點?水墨畫在紐約,裝置的創作在上海。

10.第一桶金?1976年,上海美術館展出《井岡山》《韶山》的水墨畫,後來被上海美術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