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暉作品《門》
以霧聞名,重慶的冬天總會有些低沉。然而12月22日,傳説中的世界末日之後全新世紀的第一天,重慶的天空卻露出了太陽。與此同時,包括重慶市委領導、企商業嘉賓、著名藝術家、批評家及四川美術學院的部分師生在內的開幕式嘉賓雲集長江、嘉陵江于重慶的交匯——朝天門碼頭對面的長江匯當代美術館,拉開了由顧振清策劃的“2012打開天空——國際當代藝術展”的開展帷幕。
在重慶第一傢俬立當代美術館——重慶長江匯美術館展廳內,本次展覽共呈現三十余位中外當代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借助於精心的佈置,策展團隊巧妙利用了長江匯美術館的不同功能分區,將作品置於尤為突出各自氣質的環境之中。如設置在門口的李暉以鐳射、鏡子、木頭組合而成的作品《門》,既暗示了作為物性的“門”之存在感,又在現場呈現出強烈的現代性,而李暉對於聲光電影爐火純青的借力發力也在如是這般開門見山的強調中一覽無余;在會所雕廊畫棟、曲折連環的回廊,李青的《佛系列》與整個環境的中國傳統裝飾相得益彰,尤顯佛之韻味;而許仲敏的《蛋形No.1》和《蛋形No.2》則被策展團隊放置在宴會廳及報告廳的入口處,繞中心軸不停奔跑的不銹鋼小人從《蛋形No.1》裏憨態可掬又豐滿圓潤的孩童到《蛋形No.2》骨骼嶙峋張口猙獰的骷髏,仿佛是某種人生的封閉輪迴,又好似一場沒心沒肺的末日狂歡……在主展廳內,迎面是史金淞《傾斜的密碼》系列之《傾斜的密碼——重慶》,既延續了藝術家長久以來的藝術探索,又完美吻合了本次展覽的文化主題和地域風貌。
此外,來自國內外藝術家的新媒體、裝置藝術同樣吸引了觀眾投身其中,牛淼的作品《燭光》引來觀眾對互動裝置作品的參與熱情,而湯一虎、項硯冬、張文韜共同出品的《微置建城》則將交互裝置與時下流行的微網志串聯在一起,同樣吸引了觀眾的熱情參與。來自台灣的藝術家陳依純與羅禾淋的《光風景》則以光與影營造了一個如夢似幻的“異地空間”,呈現出不同尋常的玄幻味道。
顧振清認為,2000年以前的當代藝術是藝術家模倣、移植、挪用、借鑒歐美當代文化經驗的一種結果,而在2000年以後,隨著中國的急劇轉型與本土化進程中的自主創新,中國的當代藝術正在轉變為藝術家汲取、融合中國自身傳統、亞洲其他國家和歐美各種文明因素及其活性養分的結果,又因於此,當代藝術的中國現存給全球藝術圈帶來的震蕩和改變不容忽視,只是受制于歷史因素歐美當代藝術經驗和文化話語仍是覆蓋在中國藝術家頭頂的一種陰霾和空中樓閣,因此,顧振清認為,“打開天空”即“撥開遮蔽天空的歐美權力話語迷霧”,中國的當代藝術,需要如是彰顯一種當代藝術的中國現場和中國模式,而通過更先鋒、新銳的新媒體藝術,或許還可以呈現中國藝術家不斷野蠻生長、不斷自主創新的文化內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