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與詞:中比合作超現實主義展覽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4 19:35:2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展廳現場

2012年12月21日下午15時,由中國美術館、比利時瓦隆-布魯塞爾國際關係總署共同主辦的《圖與詞:馬格利特以來》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在“2012歐盟—中國文化對話年”框架下展開,是中國與比利時瓦隆-布魯塞爾大區聯盟文化交流協議的重點藝術項目。

中國文聯副主席左中一,比利時駐華大使奈斯,比利時使館參贊、瓦隆-布魯塞爾駐華總代表那燁飛,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遊慶橋,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中國美術館學術與研究部主任、中方策展人張晴,比利時策展人米歇爾·鮑德森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展覽開幕式。梁江、懷進鵬、那燁飛、米歇爾·鮑德森分別作展覽致辭。

此次展覽重在探討繪畫/造型藝術與書寫/文學語言之間的關聯,展覽共展出95件(套)作品,其中81件(套)來自比利時,另有14件(套)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創作語境迥異的作品在呼應之間,不求窮盡藝術史對“詞圖關係”探索的全部方向,但求獲得一個寬廣且紮實的視角。此外,馬格利特的《本義》(1929)、《圖的背叛》(1935,以及同系列中先後若干變體版本)、《微笑》(1951)等油畫和素描手稿也一同亮相,這些作品創作時間前後跨越幾十年,充分展現出馬格利特在創作生涯的不同階段對“圖與詞”命題不倦怠的追問。展覽希望通過原作與文獻的多媒體展示,引導觀眾走出對“馬格利特——超現實主義大師”的標簽式單薄認知,為接近這位西方現代藝術史上重要的思考者、實踐者提供一個新鮮的視角。

此次展覽以馬格利特為原點,展示其後中比幾代藝術家對“圖與詞”命題的延伸探索。馬格利特是比利時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上,他是最早關注“圖與詞”這一命題的。1929年12月,馬格利特在《超現實主義革命》上發表的《詞與圖》宣言,其中綜合呈現了藝術家在1920年代末超現實主義氛圍的歐洲,對詞圖關係的多種思考。其作品《圖的背叛》——畫面煙斗下方寫著“這不是一個煙斗”——利用畫面與文字各自所指的矛盾,指出“物與其再現之間,鮮有聯繫”,以現實主義手法描繪的圖像,毫無具體現實性可言,這無疑也呼應著藝術家更深層的自問。

馬格利特之後,另有不少藝術家從文學/書寫的維度切入“圖與詞”的命題,尤以“哥布阿”團體(CoBrA)的創始人之一多特勒蒙為代表。多特勒蒙始於1960年代的“語圖”創作強調即興動勢與書寫表達的實驗性,探索語義與書寫形態之間的關係。更新近的科里昂、皮耶拉、勒孔特等當代藝術家進一步突破媒材局限,以視頻、裝置、聲音等多元手法,將“圖與詞”的命題帶入更貼近當下時代的思辨之中。

此外,14位中國藝術家參加此次展覽,他們的有關“圖”與“詞”的藝術創作與比利時藝術之間形成了跨域歷史的對話,其中不乏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在中國被稱之為“影像之父”的張培力和作為“中國當代最純粹的觀念藝術家”的周鐵海的代表作,也包括了如王冬齡、張浩在傳統書法領域有突出成就書法藝術家的藝術創作。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3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