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涌:南方的市場空間在於多元化的創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0 15:32:42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上海泓盛拍賣公司董事長趙涌

談及秋拍場次的布署,上海泓盛拍賣公司董事長趙涌表示:先以“紮實”為原則:“我們基本上兩三年就有一次改變,穩定培養自己的人才,建立自己企業文化,也在規劃自己的場次。所以大家看到的這次10個不同的場次,連帶著16本不同的圖錄,都是慢慢發展來形成的。”

縱觀泓盛此次秋拍場次,也呈現出三個階段性的戰略安排,既有油畫雕塑、當代藝術、紙幣、銅鏡、現代金銀幣、紙雜文獻等泓盛強勢版塊,也有這幾年推出、有一定積累和沉澱、擁有不錯認知度的郵品、古錢幣和機制幣、中國書畫、瓷器工藝品板塊。同時也兼顧推出了新的板塊:“近現代瓷藝專場”“現當代設計”。

但事實上,推新並非沒有風險,趙涌表示:“拍賣是個很專業的行業,要新開任何一個場次,都會有很大的難度。”

“這難度並不只是指專場本身,而是在於人員的專業性,人員的操守,從物流是否專業、安全,再到圖錄編輯是不是嚴謹、文字是不是精煉,它有一系列的要求。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所以每開一個新板塊或者增加一個品種,都有很高的挑戰。”

趙涌透露,“近現代瓷藝專場”其實是為藏家提供一個新平臺,特別從北方引入到南方而設置的專場:“這一板塊實際在北方地區已經屬於比較成熟的板塊。藝術家的作品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我們是順勢而為,希望能從這個角度對新瓷這個板塊、為這些藝術家提供一個平臺,推廣到我們長三角地區的整個收藏圈,填補空缺。”

“我們現在處於第二個階段,而這個階段有一些必須修煉的功課。泓盛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始終專注,比如泓盛的拍賣場地一直都沒變過,客戶從這一點上會感覺泓盛是相當穩定的拍賣公司,品質始終如一。泓盛不會追求短期內突飛猛進。”

趙涌指出,香港秋拍的市場行情釋放出了幾個明顯的市場信號:一是港臺、大陸的拍賣公司相互搶佔市場的情況下,整體成交總額不升反降,運營成本卻在上漲——“更多的拍賣公司在同一個市場上分蛋糕,分到的蛋糕變小了,運作成本反而增加了,這肯定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健康的狀態應該是公司在蛋糕不斷變大的情況下逐漸增加成交額,同時運營成本相對穩定或者逐步減少。”

二是精品不缺買家。“只要價位合理,精品依然會有不錯的市場表現。尤其是資深藏家的購買力相當可觀。”趙涌説:“在這樣一個市場裏,投機可能越來越難,泡沫可能也被擠掉了一部分,那麼在泡沫不是很多的市場環境當中,大家也就能比較明確地知道,哪些是含金量高的藏品,這些藏品一旦亮相,很多人會去競買。”

南北拍賣業在成交額上存在差距,而如今這個差距正在逐漸縮小,這是秋拍發出的另一個信號。趙涌説:“我們注意到上海拍賣業成交額的下降並沒有像其他地區那麼嚴重。”

“這是因為上海目前的市場份額相比北京、香港等地並不太大,北京、香港的公司認為上海的市場空間不足以彌補它們的損失,所以它們的注意力並沒有集中到上海,這對上海本地的拍賣公司而言,反而是一個機會。”趙涌指出:“長三角的拍賣公司在面臨機遇的同時更要注意不要把頭始終抬得高高的,一直與國外經營兩三百年的拍賣公司做比較,它們做頂級的藏品,中國的拍賣公司就一定要依樣畫瓢、照搬照抄嗎?我覺得沒有必要。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服務和培育潛在的、發展中的藏家。拍賣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只服務於頂級藏家的話,很可能陷入危機。頂級藏家的市場已經飽和了,而且頂級藏家會全世界各地尋找藏品,也就是説,他們很容易“跳槽”。一旦出現不良信號,他們馬上就會轉換環境。這樣的事例很多,比如原來在北方拍得很成功的場次,在我們南方慢慢做出成績後,北方反而一下子就失去了人氣。什麼原因呢?因為頂級藏家離開了。因此,南方要首先做好自己的功課。

趙涌透露,泓盛正在構思的泓盛文獻館計劃實際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有很多地方在建博物館,但他們把“造一座房子”等同於“建成一座館”,我們或許沒有房子,我們在乎的是實質內容。”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興建博物館,常常新造一個樓盤後就會在旁邊蓋一座博物館。但兩三年以後所謂的“博物館”就會面目全非,甚至被改建成了舞廳或者其他商業場所。泓盛要做的是不會被淹沒的、一些有實質性的內容,其內容無需依附於某個物體,而是有精神層面上的支撐。

“我希望能向泓盛的員工傳遞這種文化,通過搭建一個圖書交流、知識傳播的平臺,讓大家認識到書的重要性、閱讀的重要性。所以泓盛文獻館從這個角度來説,帶給員工和買家的就是一個信號、一個標誌、一個概念。”

對於上海的拍賣市場,趙涌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泓盛檢視市場空間的角度在於多元化創新,而不是集中在某一個場次或是某一件作品的競爭。有些拍賣公司,把拍品作為籌碼,同一件拍品上拍多次,這是不健康的。在上海經營拍賣公司,務必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我相信,泓盛今後將出現更多的創新,以此作為出發點,上海的市場空間還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