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是藝術市場的堅實基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28 17:46:15 |
文章來源: TheStandard

藝術産業的一大顯著特徵是儘管藝術市場在過去數年來呈指數級增長,但它基本上仍然不受管制。價格、真實性與標準全都由藝術界本身決定,基本上沒有來自政府的干擾、或者説不必向政府彙報。

藝術市場的規則明顯有別於其他産業的規則。與股票不同,某件藝術品的價格或是“價值”很難依靠任何獨立的衡量方式去計算。它更多地依賴於某些無形資産,比如擁有某幅畫作的愉悅感和自豪感;它是否來自卓越的收藏機構或收藏家;它是否被看作是一種社會地位的標誌;又或者是與特定作品在主觀和情感上的聯繫等。

此外,預測某位藝術家能否長期地在藝術市場上佔據重要位置也很困難;甚至是預測他們做為權威的重要意義也不容易,尤其是在這個藝術市場正不斷地融入新的藝術家的時代。就這點而言,通用的政策法規的監管體系恐怕很難發揮作用,而這樣的情況還會繼續保持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處於這種藝術交易中的藝術家正是以其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並且傾向於現有的體系。他們擁有一種“從不提問”的心態——內幕交易是藝術品交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位藝術市場的持續增長貢獻了力量,即使是在全球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的時候。

這個自我調節的市場的一個關鍵性的支柱是學術。從傳統的定義上來講,這是對重要的藝術趨勢和成就所做的一種獨立的研究、評論和分析,提供在某位藝術家的接受度及其市場價值背後的出處與專業知識的證據。隨著藝術商業不斷地擴張和全球化,其長期的持續增長正要依賴於對高品質、公正、可信賴和可理解的學術成分的確保和支援。